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4-09-25
      
  • 全选
    |
  • 傅玉才,徐虹,刘红,张可浩,林晖榕
    2004, (03):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寄生性原虫阴道毛滴虫细胞生长和衰老相关基因 ,作者从阴道毛滴虫的cDNA表达文库中分离出一具 91 0碱基对的cDNA克隆 ,其编码框长 834bp ,推测蛋白质序列有 2 7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克隆与酵酶长寿保障基因LAG1同源性最高 ,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LAG1及其同源基因保守的Lag1结构域和TLC结构域以及 6个跨膜螺旋区和一个C 未端的内质网保留信号域。因此推测该克隆系酵酶LAG1的同源基因 ,该基因可能参与阴道毛滴虫的神经酰胺生物合成以及调解细胞的生命期或细胞衰老。该基因的基因组DNA与其cDNA序列一致 ,提示该基因序列中可能无内含子
  • 吴昆,陈晓光,支国舟
    2004, (03): 7-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 (ROP2 )基因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用于筛选弓形虫新的诊断抗原和疫苗分子。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 ,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OP2基因片段 ,再克隆到pGEX 4T 1质粒 ,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 ,而后进行测序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 1 (DE3)中进行ITP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经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 :ROP2基因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相符 ,约 1 0 4 3bp ,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 ,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 ;SDS PAGE及免疫印迹显示ROP2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 5 5kDa ,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1 7% ,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克隆并表达了弓形虫ROP2基因 ,为下一步弓形虫诊断及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冉,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Larry Mc Reynolds
    2004, (03): 1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已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 31kDa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VR1 0 1 2 Sj31及VR1 0 1 2 SjGST Sj31在BALB c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用纯化的空白质粒载体VR1 0 1 2、重组质粒VR1 0 1 2 Sj31及VR1 0 1 2 SjGST Sj31于股四头肌注射免疫BALB c鼠 :将 36只 6~ 8周龄BALB c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 2只 ,对照组 (A组 )注射空白质粒载体VR1 0 1 2 ,B组注射重组质粒VR1 0 1 2 Sj31 ,C组注射重组质粒VR1 0 1 2 SjGST Sj31。质粒剂量均为 1 0 0 μg ,每隔 2周免疫 1次 ,共免疫 3次 ,第 3次免疫后第 2 1天 ,每只鼠经腹部感染 1 0条尾蚴 ,4 2天后剖杀计数各小鼠成虫数和每克肝卵数 ,观察诱导产生的减虫和减卵效果 ,并用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抗体。结果 :ELISA分析表明 ,第 3次免疫后小鼠出现特异性IgG抗体。与空白质粒对照组比较 ,2个实验组的减虫率分别为 2 5 0 %及 30 0 % (P <0 0 5 ) ,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 5 4 90 %及 6 9 74 % (P <0 0 0 1 ) ,每雌肝减卵率分别为 4 7 96 %、5 4 6 2 % (P <0 0 0 1 )。与B组相比 ,C组的肝组织减卵率为 32 92 % (P <0 0 0 1 ) ,每雌肝减卵率为 1 2 79% (P <0 0 5 )。结论 :DNA疫苗VR1 0 1 2 Sj31和VR1 0 1 2 SjGST Sj31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
  • 由弘,傅玉才,张立民,张壮志,王进成
    2004, (03): 16-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细粒棘球绦虫EgA31重组蛋白的抗原性 ,作者将细粒棘球绦虫 6 6kDa抗原的cDNA克隆EgA31 3′端 5 0 0bp碱基片断亚克隆入pGEX 5X表达质粒 ,构建EgA31 GST重组蛋白原核表达系统 ,所制备的重组蛋白免疫豚鼠获得抗血清 ;免疫试验表明该抗血清可识别EgA31 GST重组蛋白及细粒棘球绦虫 6 6kDa抗原 ,也可与多房棘球蚴、犬复孔绦虫、犬钩虫、日本血吸虫的成虫虫体总蛋白 6 6kDa抗原分子发生交叉反应 ,提示EgA31抗原分子在上述虫体中均有存在
  • 潘虹,姜昌富,李天群,雷家慧,时红波
    2004, (03): 19-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和开发新的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疫苗 ,以纯化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Ts Ig)对噬菌体1 2肽库进行 5轮筛选获得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 ,随机挑选 2 4个克隆 ,通过ELISA选取吸光度 (A)较高的 6个克隆 (T1~T6 )并检测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 :T1~T6灵敏性与旋毛虫幼虫抗原 (TsA)相同 (阳性反应率 :1 0 0 % ,P >0 0 5 ) ,特异性与TsA无明显差异 (阳性反应率 :0~ 4 0 % ,P >0 0 5 ) ,其中T3,T6与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高于TsA(P <0 0 5 ) ,T6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亦高于TsA(P<0 0 5 ) ,证实利用噬菌体 1 2肽库可以成功地筛选到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 ,为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 宋锋林,赵彤言,董言德,曹晓梅,李春晓
    2004, (03): 23-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 (GT) 8、(CAC) 5、(GATA) 4为探针 ,通过与基因组文库中的重组质粒DNA进行杂交 ,从 6 86个重组质粒中筛选到 8条淡色库蚊 (Culexpipienspallens)的微卫星 (Microsatellite)DNA序列 ,已在GenBank数据库注册 (Accessionnumber:AY5 732 80 AY5 732 87)
  • 杨发青,赵彤言,谢超,董言德,陆宝麟
    2004, (03):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用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白纹伊蚊经口感染登革 2型病毒的分布定位进行了研究。白纹伊蚊感染登革 2型病毒 1 4天后 ,切片染色可直观地定位出病毒在蚊虫组织中的分布 ,比较不同蚊虫之间的染色可分为 3种类型 :1 白纹伊蚊的中肠 ,唾液腺 ,复眼 ,神经节等较多组织呈阳性着色 ;2 白纹伊蚊的中肠呈阳性 ,其它组织无阳性着色 ;3 白纹伊蚊的中肠及其它组织均无阳性着色。以不同病毒滴度经口接种白纹伊蚊时 ,白纹伊蚊中肠 ,唾液腺的感染率和感染病毒滴度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白纹伊蚊部分个体对登革 2型病毒的感染存在中肠感染和中肠释放屏障 ,并且和感染病毒剂量有关
  • 李春晓,赵彤言,董言德
    2004, (03): 3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知的尖音库蚊乙酰胆碱酯酶 (AChE1 )的全基因序列在非编码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对淡色库蚊的cDNA进行扩增。PCR产物经T A克隆 ,PCR鉴定和DNA测序 ,利用DNAStar软件与部分已知物种的AChE1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淡色库蚊Ace1基因的ORF序列为 2 1 0 3bp ,翻译成蛋白序列为 70 0个氨基酸。蛋白序列与尖音库蚊的AChE1相比只有 1 2个氨基酸的差异 ,缺失了一段 8个残基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除尖音库蚊外 ,其与冈比亚按蚊的同源性最高 (79 5 % ) ,与黑腹果蝇AChE2相比则比较低 (31 1 % )。应用SWISS MODEL软件对该蛋白进行了同源模拟
  • 金立群,骆建民,许世锷,苏龙
    2004, (03):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汕头市主要旅游景点石风景区进行蚊虫调查 ,采集到 1 1种蚊虫 ,分别为伊蚊属中复蚊亚属的白纹伊蚊 ,纷蚊亚属的东乡伊蚊 ;库蚊属中路蚊亚属的贪食库蚊和褐尾库蚊 ,库蚊亚属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拟态库蚊 ,真黑蚊亚属的马来库蚊 ,库状蚊亚属白胸库蚊。按蚊属中按蚊亚属的嗜人按蚊。其中白纹伊蚊为登革热的重要媒介 ,嗜人按蚊为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致倦库蚊为班氏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三带喙库蚊为日本乙型脑炎的重要媒介。其它蚊种是鸟类和野生动物疾病的媒介或可能媒介。由于汕头地区蚊虫资料甚少 ,蚊虫种类及其分布还需深入调查
  • 高宁,温博海,牛东升,邱玲,陈梅玲
    2004, (03): 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方法 ,从普氏立克次体基因组中扩增出 1 2 0kDa表面抗原C段基因片断 ,并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0 ,构建重组质粒pQE30 6 7,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M1 5 ,用IPTG诱导大肠杆菌内的目的基因表达。SDS PAGE分析发现重组质粒转化菌产生了一 6 7kDa重组蛋白 ;在免疫印迹分析中 ,该 6 7kDa重组蛋白与普氏立克次体免疫血清发生特异反应 ,显示 6 7kDa重组蛋白具有普氏立克次体 1 2 0kDa表面抗原特性
  • 杨惠,张金桐
    2004, (03): 4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剂量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杀虫隆 (Triflumuron)饲喂家蝇 (Muscadomestica)幼虫后 ,对末龄幼虫表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表皮中几丁质的含量减少了 2 2 6 %~ 4 6 3%。杀虫隆对表皮粗脂肪的合成稍有促进作用 ,但影响不显著。用高浓度 (>1mg L)杀虫隆处理家蝇幼虫后能明显提高表皮中粗蛋白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蝇末龄幼虫不同时龄血淋巴中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杀虫隆能强烈抑制末龄幼虫血淋巴中蜕皮激素的滴度峰 ,但对峰期以外时间的滴度没有显著影响。杀虫隆可使末龄幼虫的保幼激素滴度在 2 4时龄前维持在高于正常幼虫的水平 ,2 4时龄后 ,对照组血淋巴中的保幼激素滴度开始上升 ,在 4 8时龄时上升到一较高值 ,而处理组却在 4 8时龄时下降到较低水平
  • 汪中明,高希武,郑炳宗
    2004, (03): 5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不同季节对采自北京 4个城区的家蝇Muscadomestica(L .)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对杀虫药剂的敏感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 ,在 4个种群中 ,海淀区种群对敌敌畏、灭多威和残杀威 3种杀虫药剂不敏感的AChE的个体频率均为最低 ,且随季节变化不大 ;而西城、朝阳和丰台种群 ,对 3种杀虫剂不敏感的个体频率均有随季节呈上升趋势。但是这 3个种群上升的高峰期和上升的速度各不相同 ,其中丰台种群不敏感个体频率最高 ,其上升的速度也最快
  • 何芳,曹湛,林瑞庆,朱兴全
    2004, (03): 55-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家红,赵彤言
    2004, (03): 60-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