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4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4-03-25
      
  • 全选
    |
  • 闫歌,卢思奇,陈佩惠,王风芸
    1994, (01):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次对分离自中国、美国、柬埔寨和澳大利亚7株贾第虫基因组DNA,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并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比较它们基因组DNA酶切片段多态性;同时用生物素标记的贾第虫全基因组DNA探针对国内4株贾第虫DNA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表明,7株贾第虫DNA经HindⅢ和BglⅡ酶切后,可将国内4株和国外3株贾第虫区别开;国内4株贾第虫HindⅢ、BglⅢ、HaeⅢ、PstⅠ和Hinf5种内切酶酶切图谱一致;而经AluI酶切后,C1和CR的DNA图谱一致,C2和C3的也一致;Southern印迹杂交显示,国内4株间的DNA杂交带相似,提示分离自人和兔的贾第虫无严格的宿主专一性,二者可产生交叉感染;国内3株与国外2株人贾第虫DNA图谱存在差异,其原因似与地理隔离有关。
  • 陈安平,汪明
    1994, (01): 8-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阴道滴虫是世界范围的性传染的阴道滴虫病的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生存,不仅要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而且还要能获得其生存所必需的生长因子。金属铁离子(Fe~(++))是关系到阴道滴虫能否正常生长的必需因子之一。先前的工作已证明,在离体条件下,高铁离子环境促进滴虫吸附到Hela细胞上。本文主要研究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滴虫是如何在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对环境中铁离子浓度高低作出反应。这里观察到至少3个铁诱导蛋白和两个铁抑制蛋白。其中分子量为136kD的蛋白是以前报道的乳铁蛋白受体。也研究了环境pH对于这些铁调节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pH5.0~6.4范围内,虽然较低的pH环境促进滴虫细胞的增殖,但并不明显地影响铁离子对铁调节蛋白的调控。通过使用阴道滴虫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放射免疫沉淀实验,间接证明铁离子不仅在体外,而且可能也在体内调节这些铁调节蛋白的表达。环境铁离子在体内调节滴虫蛋白表达这一事实在国内外鲜有报道。尚需做进一步研究才能全面理解铁离子调控滴虫蛋白的分子机制和水平。
  • 邱巧平,沈杰,郑韧坚周伟澄,吴炳生
    1994, (01): 17-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证实锥46对水牛伊氏锥虫病的疗效,进行了人工感染治疗试验和田间试验。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1.5mg/kg锥46对锥虫有根治作用并无毒副作用,1mg×2/kg和1mg/kg对锥虫有即时疗效而不能根治。1.5mg/kg,1mg/kg和0.5mg/kg锥46对自然感染伊氏锥虫病水牛的治愈率分别为100%,71.4%和85.7%。田间试验证实1.5mg/kg锥46对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总治愈率为94.1%。研究结果提示1.5mg/kg锥46可作为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推荐剂量。
  • 何毅勋,倪传华,刘和香,胡亚青,郁琪芳
    1994, (01): 2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安徽贵池同一来源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和子1代湖北钉螺湖北亚种为实验材料,研究毛蚴的数量及时龄对钉螺感染的效应。以1、5、10、20和40个毛蚴分别感染单个钉螺后,对钉螺感染率、死亡率、尾蚴逸出前期及尾蚴逸出数量等进行了观察。感染多个毛蚴组的钉螺感染率显著地高于单个毛蚴组的,但每螺感染20或40个毛蚴组的钉螺死亡率也明显增加。钉螺于感染不同数量毛蚴后的尾蚴逸出前期和最初60d内逸蚴总数并无显著差别,但感染40个毛蚴钉螺组的尾蚴逸出高峰则明显地延迟。以1、4、8和12h龄毛蚴分别感染单个钉螺后,8-12h龄组的钉螺感染率明显地较1-4h龄组的为低,但两者的尾蚴逸出前期则无差别。
  • 瞿逢伊,陆宝麟,钱国正
    1994, (01): 2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我国已知的伊蚊属14个亚属形态材料为基础,进行系统发育数值分析,构建初级树和魏格纳树。此外,并以数值聚类分析图作比较,结果显示Farris-Wagner法较优。魏格纳树状图中14亚属形成2群。第1群分6支派,包含Edw/Sin/Stg/Neo/Aed/Adm等6亚属,其中Sin和Stg亚属具有较高进化趋势。第2群分5支派,包括Muc/Fin,chr/Och/Can,Ayu,Ver/Bot等8亚属,其中Bot,Muc,fin亚属为进化发展较高级的类群。雄蚊小抱器的出现为伊蚊属种群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 苏天运,苏寿珣,叶炳辉,赵慰先
    1994, (01): 3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IEF)电泳,以过磺酸雪夫氏试剂(PAS)、Nile's蓝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对淡色库蚊越冬过程中全虫匀浆及血淋巴内糖、脂、蛋白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各带染色结果显示:越冬期蚊虫全虫匀浆及血淋巴的带数为最少,越冬后期为最多,尤以血淋巴为突出;各带定性结果表明:糖脂蛋白、脂蛋白、糖蛋白、糖、脂、蛋白质的总带数仍以越冬期为最少,越冬后期为最多,尤以匀浆的蛋白质及血淋巴中的糖脂蛋白为甚,各种成分均以酸性成分(PI<6.5)占优势;越冬前期、越冬期及越冬后期的比较结果表明:各期的匀浆及血淋巴中都有其特有的某个(些)成分,越冬后期匀浆中出现了较多的特有蛋白质,血淋巴中则出现了较多的特有糖脂蛋白。根据蚊虫越冬的生态生理学及同期所进行的其它生化研究对本文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徐建农,瞿逢伊,刘维德
    1994, (01): 39-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测定表明佛山、上海、广州和成都四个地区尖音库蚊复组蚊类对OP杀虫剂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残杀威没有明显抗性。单个蚊虫的生化分析发现蚊虫AChE对残杀威的敏感性没有改变,抗性库蚊的酯酶活性升高,各群体酯酶活性分布频率及活性升高程度与OP抗性水平呈相关趋势,说明酯酶活性升高系自然界库蚊OP抗性的主要机制。PAGE显示抗性库蚊有三种高活性酯酶B。
  • 张金桐,刘珣,孔杰,张钟宁,白云秀
    1994, (01): 45-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致倦库蚊(Culexpipiensquinquefasciatus)产生的引诱产卵的信息素被鉴定为赤式-6-乙酰氧基-5-十六碳内酯。用环戊酮和十一碳醛经醇醛缩合产生2-(1-羟基十一烷基-1-)环戊酮,再通过拜尔-维利格反应和乙酰化作用合成了这种内酯的赤式和苏式异构体的混合物。合成产物由等比例的四种异构体组成,包括具有活性的赤式-(5R,6S)和它的对映异构体,以及另外两个苏式异构体。用合成的信息素对四种(亚种)蚊虫做了引诱产卵的生物测定,发现该产物对同种不同亚种的淡色库蚊(Cx.pipienspallens)和致倦库蚊均有引诱雌蚊产卵的活性,且对前者的引诱力更强,并能保持至少10天以上;而对同属不同种的三带喙库蚊(Cx.tritaeniorhynchus)和另一个属的埃及伊蚊(Aedesaegypti)则无活性,表明该信息素具有种的(而非属的)特异性。
  • 李承毅,吴厚永
    1994, (01): 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解剖观察及测定不同条件下越冬雌蚤体内总糖、蔗糖、海藻糖、糖元、总脂及甘油的含量,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越冬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越冬过程中该蚤并无滞育发生;越冬蚤体内海藻糖、蔗糖及总糖的含量高于正常蚤。脂肪及糖元的含量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甘油含量正常蚤则高于越冬蚤。
  • 叶瑞玉,张金桐,于心,陈欣如
    1994, (01): 57-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疆地区野外采集的蚤类中,发现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Coptopsyllalamelliferardua)、宽新蚤(Neopsyllamana)、腹窦纤蚤深广亚种(Rhadinopsyllaliventricosa)、似升额蚤指名亚种(Frontopsyllaelatoideselatoides)和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Citellophilustesquorumdzetysuensis)体内有腊肠线虫科(Allantonematidae)线虫的寄生。该线虫的大量侵犯可造成寄主蚤的雄性阉割和雌性卵巢发育不全。在实验室饲养的蚤类中,猎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felisfelis)、真凶中蚤精河亚种(Mesopsyllaeuctashikho)、曲棘新蚤(Neopsyllateratura)和秃病蚤指名亚种(Nosopsylluslaevicepslaeviceps)可感染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nana)的拟囊尾蚴而成为该绦虫的中间宿主,其中感染了绦虫的猎栉首蚤可对人群、尤其是儿童的健康造成威胁。
  • 程金科,段嘉树
    1994, (01): 61-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球虫免疫机制研究进展程金科,段嘉树(北京农学院牧医系北京102200)在十九世纪,人们首次发现Eimeria球虫与兔子的疾病有关,但直到二十世纪,特别是在自四十年代开始的家禽集约化饲养方式大力发展后,球虫病作为动物的一个重要疾病才被认识。正是在这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