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1-12-25
      

    著述
    综述
  • 全选
    |

    著述

  • 何璐, 朱俐颖, 李思琦, 陈露萌, 曹雅明, 朱晓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伯氏疟原虫滑动体相关蛋白40(P.berghei glideosome-associated protein 40,PbGAP40)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PCR扩增GAP40329-458 aa编码基因并克隆入pET32a(+)载体,IPTG诱导PbGAP40重组蛋白(rPbGAP40)表达,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集抗-PbGAP40免疫血清,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抗-PbGAP40免疫血清抗体滴度和特异性,IFA检测PbGAP40蛋白在伯氏疟原虫动合子期定位情况,体外实验检测抗-PbGAP40免疫血清对动合子期原虫发育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成功表达rPbGAP40,抗-PbGAP40免疫血清抗体滴度为1∶51 200;PbGAP40在合子、retort和成熟动合子表面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抗-PbGAP40免疫血清处理组动合子生成数目下降36.5%(P< 0.05),动合子转化率下降8.5%(P< 0.05)。体外培养24 h后,抗-PbGAP40免疫血清处理组中61.2%的疟原虫停留在“retort”发育阶段。结果表明,PbGAP40可作为传播阻断疫苗的候选抗原。
  • 张凤玉, 杜凤霞, 刘柳, 王晓琳, 刘亭亭, 张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合淡水鱼体内囊蚴分离纯化的最佳条件,从齐齐哈尔市场采集淡水鱼,压片法初筛出阳性鱼,分离鱼肉混匀称重分4份,每份取25 g,置于37℃温箱中,用人工消化液分别消化4、8、12、16 h后,离心沉淀,随机吸取50 μL沉渣镜检,观察囊蚴数量及其活性,确定分离纯化效果。结果发现,消化4 h的沉渣液体浑浊,囊蚴不易分辨;3种不同类型的吸虫囊蚴消化8 h组获得囊蚴数目最多且所获囊蚴活性较好。
  • 吴治明, 阴琪, 田野, 褚宏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抗药性水平,在海南、福建、浙江和江苏等4个省份采集5个自然种群三带喙库蚊成蚊,采用美国CDC生测瓶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种群三带喙库蚊成蚊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和kdr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海口美兰(HKML)、泉州南安(QZNA)、金华临海(JHLH)、台州浦江(TZPJ)和连云港板铺(LYGBP)等5个种群三带喙库蚊成蚊对0.05%溴氰菊酯的KT50值在2.17~16.96 min之间,接触1 h后的击倒率除JHLH种群为98.39%以外,其余种群均为100%,24 h死亡率均为100%;对0.05%高效氯氰菊酯的 KT50 值在3.90~16.23 min之间,接触1 h后的击倒率和24 h 死亡率均为100%;各种群成蚊kdr等位基因频率在0~38.89%之间,kdr等位基因频率与其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KT50值之间相关性显著,且均为正相关关系。根据kdr等位基因频率和生物测定结果,推测QZNA种群三带喙库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还处于相对敏感阶段,HKML种群已经产生了部分抗性,TZPJ、LYGBP和JHLH种群的抗性程度相对较高;在使用美国CDC生测瓶法对三带喙库蚊成蚊进行抗性检测时,0.05%溴氰菊酯(1 h)和0.05%高效氯氰菊酯(1 h)的诊断剂量偏高。本次研究结果为上述地区的三带喙库蚊成蚊防制和卫生杀虫剂使用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张石昊, 徐宏, 夏斯伟, 张亮, 张柳颖, 周毅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上海市普陀区居民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对应急药物的抗药性机制,本研究选择上海市普陀区5处居民区(DX、CF、SD、DX、XH)采集白纹伊蚊,使用接触筒法分别检测各种群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同时测定NSE酶和MFOs酶活性水平,并对抗性测试后的蚊虫开展击倒抗性(kdr)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除SD种群外普陀区种群对残杀威敏感,而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产生了一定抗性。MFOs酶活性升高可能是引起普陀区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主要机制,而NSE酶活性的升高则对抗性影响有限。普陀区蚊虫kdr基因在F1534位点上发生了广泛的抗性突变,但是除了SD地区外,这个突变并不是造成菊酯类杀虫剂抗性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普陀区白纹伊蚊的抗性产生机制多种多样,对抗性水平和机制的了解可以为区内蚊虫控制策略和抗性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 吕园, 邱樊, 张红波, 徐敬薇, 沈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羧酸酯酶基因(CPIJ002786-RA)在淡色库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抗性选育品系及4个现场种群(山东商河、山东孤岛、山东惠民、江苏江心洲)敏感株和抗性株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幼虫浸渍法检测实验室敏感品系LC50(半数致死浓度)0.03 mg/L,抗性选育品系LC50为2.00 mg/L。WHO成蚊接触筒法(0.05%溴氰菊酯药膜)区分现场种群敏感株和抗性株,平均死亡率在48%~72%之间,敏感株平均击倒时间在32~52 min之间。淡色库蚊羧酸酯酶基因(CPIJ002786-RA)表达水平,实验室抗性选育品系是敏感品系的2.77倍(P<0.01),山东商河、孤岛、惠民3个现场种群抗性株分别是敏感株的3.63(P<0.05)、5.67(P<0.05)和2.75倍(P<0.01),江苏江心洲现场种群抗性株和敏感株无显著差异(P>0.05)。淡色库蚊羧酸酯酶基因(CPIJ002786-RA)高表达可能与溴氰菊酯抗药性密切相关,具有作为蚊抗药性现场检测靶标的潜在应用价值。
  • 艾乐乐, 胡丹, 朱长强, 岳娜, 王秋伟, 叶福强, 吕恒, 岳明, 谭伟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新发虫媒传染病,由一种引起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的布尼亚病毒引起。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尤其是农村和丘陵地区,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此,我们报告了安徽省1例SFTS病例,临床症状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采用RT-qPCR方法在患者血清、尿液和咽拭子样本中检测到SFTSV。采用RT-PCR法从患者体液中检测到两段病毒互补DNA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测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与中国其他疫区患者的序列相似性较高。这是在同一名患者的血清、咽拭子和尿液中同时检测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的首次报道,提示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存在除蜱虫叮咬以外的接触传播。
  • 李家樵, 艾乐乐, 朱长强, 张灵玲, 王华贵, 罗艺哲, 唐奇, 周杨, 谭伟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汉城病毒S4 亚型(Seoul virus-S4 subtype,SEOV-4 )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 HV 流行亚型,目前尚缺乏快速诊断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酶切探针等温扩增技术(Enzymatic Prob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EPIA),以 SEOV-S4 较为保守的 S 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 SEOV-S4 的方法。用靶基因合成质粒梯度稀释进行灵敏度和重复性验证,并用人源其他亚型 HV 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基于 EPIA 的 SEOV-S4 检测方法灵敏度可以达到 10 copies/μL,且与人源其他亚型 HV 无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相关样本的诊断与筛查。
  • 周小洁, 李静, 付学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杀蟑胶饵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我国广泛应用10余年,登记上市的产品也与日俱增,杀蟑胶饵的持续使用对蟑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选择压力。本研究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对我国目前登记的杀蟑胶饵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胶饵的抗药性水平与机理进行了比较分析。现阶段我国杀蟑胶饵产品具有生产厂家数量多、有效成分种类多等特点,蟑螂对胶饵的行为抗性并非普遍,胶饵的胃毒作用方式使其有效性通常不受显著影响。
  • 综述

  • 李博琦, 刘铸, 李春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蚊虫体内微生物种类繁多,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与蚊虫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蚊虫体内共生微生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蚊虫共生微生物的生态学、生理功能以及与宿主和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别双双, 杜春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蜱叮咬传播的立克次体目病原体,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和主动监测的增强,系列新蜱传立克次体人类感染病例不断被发现,这些病例通常无明显特异性临床症状且致病性较强,本文对我国几种新发蜱传立克次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特征、治疗方法等进行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