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6-25
      

    著述
    综述
  • 全选
    |

    著述

  • 何战英, 吴文婷, 王小梅, 林晖, 梁慧洁, 黎新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北京市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减少病例死亡提供依据。2010—2020年北京市报告15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80±15.19岁,职业主要是工人和干部职员。死亡病例发病到初次就诊的时间中位数为1 d,初次就诊到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3 d, 病例初次就诊时诊断为疟疾的有7例。选择14名死亡病例,按照1∶4配对选择56名对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3个变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并发症、初次诊断疾病、初次就诊—确诊时间间隔;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为疟疾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迟诊断导致,应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病例就诊意识,强化培训提高医生诊断能力。
  • 王小梅, 何战英, 吴文婷, 梁志超, 李旭, 任海林, 王全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下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筛查与确诊,探求疟疾的快速诊断路径。新冠疫情期间,病例1于2020年2月返京,因新型冠状病毒Ig G、Ig M阳性,致疟疾确诊延迟;病例2于10月返京,因认识不足,未充分考虑疟疾致确诊延迟。两病例均由非洲返回,样本送本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送检当日明确诊断为疟疾,确诊时限均为9 d。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需采取科学防控措施,仔细甄别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防止出现严重后果。有效提高对疟疾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保有检测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复杂的传染病疫情。
  • 刘美德, 姜江, 佟颖, 张勇, 阎婷, 李秋红, 刘婷, 尤焕苓, 周小洁, 叶彩华, 曾晓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北京市居民区内蚊虫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与预测。基于北京市居民区内蚊虫密度分布规律探索,分析了气象因素与居民区内蚊虫密度关系,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于各个区域的居民区蚊虫密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京全市多数居民区都呈现蚊虫密度上升的趋势,少数城区居民区内蚊虫密度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北京不同区域的居民区中,城区平均蚊虫密度依次要高于近郊和远郊。与北京市居民区蚊虫密度呈正相关的气象因素有气温、湿度、降水量,负相关的因素包括风速与气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模,结果认为运用与蚊虫密度相关的气象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部分城区居民区中的蚊虫密度,对于做好北京市居民区的蚊虫密度预测与精准防控工作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 周毅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使用克里金(Kriging)模型在诱蚊诱卵器法中预测非监测点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丰度的可行性,用以识别白纹伊蚊高密度区域,为制定蚊虫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次在约60 000 m2研究区域内设置了132个诱蚊诱卵器监测点,于2020年7月28日至10月6日每周监测1次,统计诱蚊诱卵器指数和卵粒数等。通过计算增量空间自相关来评估白纹伊蚊数量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计算局部Moran′s I(Local Moran′s I)用以分析是否存在具有统计意义的聚集、冷点和空间异常值的点。采用ArcGIS 10.8软件的地统计学分析扩展模块的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模型进行蚊密度的空间插值。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诱蚊诱卵器1 308只,阳性424只,平均诱蚊诱卵器指数为32.42。每个监测点10次监测合计捕获的卵粒数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全局空间自相关峰值半径(Z值最大)为62 m,Moran′s I指数为0.067,Z值为2.995(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呈现出西南角的白纹伊蚊密度较低,其中有3个高密度的异常点;东侧蚊密度较高,其中也有数个低密度的异常点。本次研究显示克里金模型可用于诱蚊诱卵器法监测;在本次研究区域内,白纹伊蚊密度东部高于西部,通过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模型能有效识别白纹伊蚊高密度区域,为制定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 姚璇, 周良才, 李晓燕, 程璟侠, 周晓梅, 褚宏亮, 童叶青, 熊进峰, 黄晓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蝇类》(GB/T 27772-2011)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为修订标准、更好地应用标准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山西、江苏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共3类机构以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情况,分析成效,归纳修订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和重点行业知晓该标准的比例分别达到100%、86.50%,接受过该标准培训的分别占93.56%、63.83%。比较3类机构掌握程度,不同级别爱卫办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重点行业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地市级/省直管市级的要高于县区级;不同资质PCO公司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服务能力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要高于无资质的。在标准知识方面,爱卫组织掌握定性指标的正确率总体低于其他机构和重点行业,各类机构和重点行业的组内没有差异。爱卫组织和疾控机构100%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卫生城市(区、县)创建(93.96%)、开展本地蝇类防治达标考核(74.16%)、举办相关技术培训(69.80%);PCO有94.4%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用于与政府或单位签订购买服务的合同条款(85.56%)、作为服务考核的依据(占82.22%)、举办相关技术培训(71.11%);重点行业中有86.5%了解到《标准》对工作场所有要求,其中有96.4%使用了《标准》。应用标准后,83.76%机构认为对业务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86.02%机构和用户认为可促进环境好转,97.16%机构认为该标准能满足蝇类防治工作需求。至于对标准修定的需求,90.21%被调查机构认为可以不修订标准,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存在组间差异,省级、地市级(含省直管市)疾控中心人员认为需要修订的较区县级多,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标准执行、修订和使用方面的开放性调查,共归纳出10条建议。总体调查认为本标准发挥了专业规范作用,各项评价指标大体合适;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更好地应用标准,建议修改时标准语言更通俗化,增加5万以下人口的抽样量,分类制定评价操作指南、不同场所防蝇设施要求等。
  • 李洁, 王倩, 夏珞媛, 潘育生, 贾娜, 曹务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Mini Virus-2(MIV-2)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并了解其优势携带蜱种,本研究在我国云南、贵州、辽宁、黑龙江、吉林、广西省和重庆市采集游离蜱614只,采用MIV-2特异性一步法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MIV-2感染率。结果发现,携带MIV-2的阳性样本共67个,总阳性率10.91%。MIV-2在云南省和辽宁省的检出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00%和20.83%。卵形硬蜱、长角血蜱等8个蜱种中均检测到MIV-2。
  • 王秋伟, 潘雅东, 艾乐乐, 朱长强, 张云, 谭伟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国内外关于汉坦病毒疫苗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疫苗效果,本文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0日期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PubMed上的关于汉坦病毒疫苗的相关文献,并基于文献分析的方法了解当前关于汉坦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及效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362篇中英文文献,其中,102篇为关于汉坦病毒相关疫苗研究的实验研究,260篇为实施疫苗接种后的效果评价,含23篇为疫苗接种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结果表明,目前关于汉坦病毒疫苗的研究主要在重组DNA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以及重组疫苗中递送载体的发现方面;目前应用于中国的灭活疫苗主要以I、II型及双价灭活疫苗为主,且中短期免疫效果较好。重组DNA疫苗是当前汉坦病毒疫苗研究的热点,不同基因型汉坦病毒的疫苗研究对预防汉坦病毒相关疾病的暴发具有重要意义。疫苗接种一年后加强免疫可更有效地预防汉坦病毒的暴发,此外还应重视对重点地区16~60岁以外健康人群的疫苗接种覆盖。
  • 张学勇, 简莹娜, 魏彦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包虫研究现状、热点和动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9—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和外文论文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收录的包虫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类型、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文献发表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包虫研究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临床医学、兽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相关研究文献发文量最大的年份是2018年,共683篇;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载文量最多,共177篇;文献主要产出机构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医院,其中论文数量发表最多的机构是新疆医科大学;统计分析发现每年的文献发表量呈现递增趋势;包虫的防治研究仍是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我国学者在包虫研究方面,主要侧重包虫的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的诊断、治疗防控以及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我国在包虫研究领域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力度较大,包虫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在该研究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综述

  • 李超, 汤新明, 吕艳丽, 于咏兰, 刘贤勇, 索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球虫病严重威胁养鸡业健康发展。随着抗球虫药物的使用,鸡球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普遍,增加了该病的防控难度。本文对十年来鸡球虫抗药性调查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我国各地区鸡球虫对大部分常用药物均具有中度以上的抗药性,华东和华南地区最严重,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抗药性最弱。在各类药物中,对聚醚离子载体类药物和地克珠利的检测最多,对前者接近一半地区达到完全抗药,而对地克珠利基本为中度抗药,对其他化学合成药物过半数达完全抗药。当然由于地区差异,同一地区仍存在敏感性不同的虫株。各种药物的抗药性产生机制不一样,可能涉及虫体的结构蛋白改变如SAG家族蛋白、细胞膜离子通道、糖或脂肪酸代谢酶如苹果酸脱氢酶或能量代谢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随着鸡球虫抗药性逐步得到解析,系统监测、科学用药和免疫预防等综合举措将极大消减球虫病对养鸡业的影响,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
  • 孙霈, 毕菲菲, 郝振凯, 索勋, 刘贤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盐霉素作为一种聚醚离子载体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球虫作用,广泛用于养殖业对球虫的防控,但盐霉素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导致球虫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本文概述盐霉素的研究历史,并总结其耐药性研究的现状,以期对新型抗球虫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 李晓宁, 刘远, 何蔚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蚊媒传染病对我国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蚊媒监测是掌握蚊虫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抗药性的主要方法。本文对广州市蚊媒监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加大蚊媒监测经费投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种类鉴定能力、建立蚊媒监测电子化平台、加强监测结果的深入挖掘和资源整合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