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9-06-25
      
  • 全选
    |

    著述

  • 李基旭, 金龙浩, 陈俊果, 修艳红, 金京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诊一例输入性卵形疟复发病例并鉴定其亚型,采集已开始服用青蒿素哌喹片的输入性卵形疟复发病例患者静脉血,通过薄血膜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查看其形态特征,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其18S rRNA 特异性基因,鉴定其疟原虫种类,再通过基因测序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薄血膜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结果显示,该患者血液红细胞中疟原虫已开始萎缩破裂,形态不典型,巢式PCR检测为卵形疟原虫强阳性。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序列与NCBI GenBank 卵形疟Curtisi亚型序列同源性达99%。
  • 朱长强, 沈柏宇, 王依, 吕瑞辰, 杨露, 艾乐乐, 胡丹, 吕恒, 王长军, 谭伟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蝙蝠携带博卡病毒(Bocavirus)的分布状况和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采集舟山群岛地区4种蝙蝠的肠组织样本,使用套式PCR方法进行蝙蝠博卡病毒检测,分析该地区蝙蝠携带博卡病毒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从141只蝙蝠(菲菊头蝠、马铁菊头蝠、大卫鼠耳蝠和渡濑式鼠耳蝠)体内共检测出7份博卡病毒的DNA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获得5条博卡病毒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蝙蝠源博卡病毒同已发现的其他博卡病毒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5条序列的同源性介于98.9%~100%之间,与其他博卡病毒的同源性介于50.8%~77.2%之间;根据ICTV关于博卡病毒属新种的判定标准,该地区检测出蝙蝠源博卡病毒为新的博卡病毒种类。
  • 刘美德, 张勇, 张洪江, 佟颖, 钱坤, 刘婷, 周小洁, 李秋红, 付学锋, 田彦林, 葛军旗, 曾晓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调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淡色库蚊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淡色库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中使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监测7、8、9月奥森公园内淡色库蚊密度,并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分析技术分析蚊虫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奥森公园淡色库蚊在8月是一个密度低谷期,这与北京市全市蚊虫群落动态明显不同。另外,在奥森公园中,湿地环境中的淡色库蚊密度高于其他环境,湿地是奥森公园中蚊虫孳生的一个重要环境。最后,植被相关因素(水生植被-GW和植被指数-NDVI)是影响淡色库蚊的重要环境因素,400与200 m是这些环境因素影响淡色库蚊种群密度的2个敏感距离。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采样点400 m缓冲距离内水生植被的面积(GW400)是与淡色库蚊种群密度线性回归的重要环境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在奥森公园及相似绿化景观内采取合理的环境防制措施来降低成蚊虫对人群的叮咬与传病的风险提供科学指导。
  • 张勇, 甯媛, 段琛, 常琼琼, 侯晓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对库蠓近似种的快速、准确鉴别,弥补传统鉴定方法中的不足,采用几何形态学方法对库蠓3近似种(东方库蠓Culicoides orientalis、凹缘库蠓Culicoides holcus、连斑库蠓Culicoides jacobsoni)进行翅型的差异性分析及亲缘关系探讨。通过地标点法对3种库蠓翅分别标记13个地标点,再利用普氏叠加、主成分分析、薄板样条法、变形网格、典型变量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来分析其翅形的主要变化部位、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种类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3种库蠓翅形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异主要集中在径中横脉、翅基部、径1室、径2室、中2室近端部和中4室,通过翅形能准确区分上述种类,聚类分析显示凹缘库蠓和东方库蠓亲缘关系最近,东方库蠓与连斑库蠓亲缘关系最远。翅形变异可用于库蠓近似种间的分类研究及亲缘关系探讨。
  • 孙毅, 许荣满, 吴明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软蜱已记载2亚科4属14种,其中锐缘蜱亚科2属7种,钝缘蜱亚科2属7种,本文综合了最新的软蜱支序分类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对我国的软蜱科类群进行了系统分类厘定,并辅助可资鉴别分类的图形检索表,以期为蜱类及蜱传疾病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基础。
  • 王琳, 周梓华, 袁凯, 丁雪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述采自中国南海的3种分室科Capsalidae单殖吸虫,分别是寄生于翻车鲀Mola mola胸鳍基部的马丁分室虫Capsala martinierei Bosc, 1811,寄生于鲣Katsuwonus pelamis鳃的鲣分室虫Capsala katsuwoni (Ishii, 1936) Price, 1938及寄生于沙氏刺鲅Acanthocybium solandri口腔的鲭分室虫Capsala onchidiocotyle (Setti, 1899) Johnston, 1929。其中,马丁分室虫具背缘体棘,后吸器直径约为虫体长的1/3,中央附加片未见;鲣分室虫不具背缘体棘,后吸器直径约为虫体长的1/7,中央附加片1对;鲭分室虫不具背缘体棘,后吸器直径约为虫体长的1/4,中央附加片1对。这3种分室虫均为中国新记录种,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 许翔, 巴桑, 龚正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述采自中国西藏东南部工布江达县怪蚤属一新种,钩突怪蚤Paradoxopsyllus hamutus sp. nov.。新种以其可动突宽大等的特征与分布于中国四川的宽怪蚤P.latus Chen,Wei et Liu 1982 和尼泊尔的指突怪蚤P.digitatus Lewis,1974近似。模式标本于2018年11—12月采自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农耕区海拔约 3 400 m 的北社鼠Niniventer confuicianus体上。
  • 综述

  • 赵宇豪, 陈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已被证明是在调控包括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在内的许多生物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RNA分子。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关于lncRNA的研究越来越多,且大量的lncRNAs被证明是潜在的病原体感染的检测因子以及药物作用靶点,开展对lncRNA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于阐明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而在寄生虫病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中关于lncRNA的研究仍然不多,故本文结合近年来lncRNAs在寄生虫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述超, 张守峰, 扈荣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烈性动物传染病,是全球养猪业的头号杀手。ASFV的宿主包括非洲疣猪、野猪、家猪及钝蜱。其中,钝蜱对于ASFV在自然界的维持以及向家猪群体扩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参与非洲猪瘟传播和维持的钝蜱媒介种类进行了深度辨析,介绍ASFV的主要媒介仔猪钝蜱和摩洛钝蜱并综述全球范围内的非洲猪瘟潜在宿主和媒介软蜱种类,为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