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9-06-25
      
  • 全选
    |

    著述

  • 王刚, 李春晓, 郭晓霞,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I(COI基因)片段对伊蚊族117个蚊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分别使用简约法、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法重建了系统发育树,并用Shimodaira-Hasegawa检验法从3个系统发育树中选择出最佳基因树。与近年来根据形态特征对伊蚊族重新分类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中的结果显示,支持伊蚊族新分类研究结果中的阿蚊属阿蚊亚属、Bothaella属、CollessiusAlloeomyia亚属、领蚊属Jarnellius属, 骚扰蚊属CulicelsaWoodius亚属、'Ochlerotatus'、覆蚊属Heteraspidion亚属的单系群地位。然而,并不支持阿蚊属、Downsiomyia属、Hulecoeteomyia属、骚扰蚊属Rusticoidus亚属、Phagomyia属、Psorophora属和覆蚊属的单系群地位。另外,分子数据显示骚扰蚊属中的部分成员较为原始,并且Ochlerotatus theobaldi显示出与其他所有蚊种的姐妹群关系;骚扰蚊属和覆蚊属为并系群。
  • Sana ASGHAR, 陈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分子RNA(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在细胞凋亡、分化和先天性免疫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按蚊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分布最广的疟疾传播媒介,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注释了中华按蚊基因组的小分子RNA,测序和鉴定了7个样本的小分子RNA。这7个样本来自实验室拟除虫菊酯感性品系、3个野外拟除虫菊酯抗性群体和3个野外拟除虫菊酯感性群体。基于基因组序列共鉴定出272个miRNA,总长为24 978 bp,占基因组的0.009%。从这7个样本的测序和注释中,共鉴定出62个已知的miRNA和432个新的miRNA。这些样本间已知miRNA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这些已知的miRNA非常普通的,表达量最高。在实验室和野外样品之间以及除虫菊酯抗性和感性样品之间,新miRNA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提供了中华按蚊miRNA的信息框架,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这些样品中miRNA种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miRNA在不同样品中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的调控机制。
  • 李春晓, 阎婷, 董言德, 褚宏亮, 黄谊,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辛烯-3-醇对蚊虫等吸血昆虫具有广谱引诱作用。本研究通过调配引诱剂中1-辛烯-3-醇的含量,测试不同1-辛烯-3-醇浓度下引诱剂对我国稻田区主要媒介蚊种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现场引诱效果。目的在于提高现有捕蚊装置对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引诱能力。结果显示,6.3%~20% 1-辛烯-3-醇粉剂均可显著提高捕获器对两种蚊虫的捕获效率,其中15%的浓度可提高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捕获效果达3倍以上,引诱效果明显,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罗雷, 薛瑞德, Christopher S. BIBBS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半现场试验探索了背负式喷雾器喷洒Aqualuer®20-20(有效成份:菊酯类)和杀幼剂Altosid®(有效成份:S-烯虫酯)混合物防制致倦库蚊的效果。结果显示,Aqualuer®20-20, Aqualuer®20-20+Altosid® 混合物和对照组喷洒2 h后,成蚊的死亡率分别为 96.29% (92%~100%)、71.5% (57.72%~85.29%)和 4.22% (0.88%~7.57%)。单独使用Aqualuer®20-20组、混合使用组和对照组喷洒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100%、88.54% (76.23%~100%) 和 13.95% (5.12%~22.78%)。不同组别成蚊2 h和24 h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使用Aqualuer®20-20组相比,混合用药提高了幼虫喷洒后2 h的死亡率。本研究为野外蚊虫成虫和幼虫的病媒控制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
  • 杨明磊, 李逸明, 李凯利, 陈辉莹, 彭恒, 马雅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海南岛不同按蚊种群对杀虫剂溴氰菊酯和DDT的敏感性,分析击倒抗性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利用药膜接触筒法对采自海口市的5种按蚊种群进行测定,生物测定其对溴氰菊酯和DDT的敏感性,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种类,扩增并分析VGSC基因,检测1014位点的突变情况。海口的按蚊种群接触溴氰菊酯和DDT后的死亡率分别为72.73%和76.92%,均为抗性种群。从中华按蚊(n=5)、带足按蚊(n=7)、迷走按蚊(n=205)、棋斑按蚊(n=20)和浅色按蚊B(n=37)的kdr基因部分片段扩增和测序结果中,发现1014位点均无突变,为野生型。结果表明,海南岛5种按蚊种群对溴氰菊酯和DDT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VGSC基因的1014位点突变不是其抗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 王崇财, 王绍培, 邓俊, 祁雄, 林明, 潘心来, 刘云方, 潘林奇, 云小云, 王辉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三沙市永兴岛蚊虫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采用诱蚊灯和人工叮咬法对永兴岛生活办公区、餐饮区、码头作业区和民工居住区4类监测点开展成蚊监测,将监测到的成蚊种属鉴定后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共捕获成蚊2 030只,经鉴定隶属3属5种,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其次为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和褐尾库蚊。不同监测点蚊类构成比存在差异,生活办公区致倦库蚊构成比最高,民工居住区三带喙库蚊构成比最高。成蚊密度在5、6月份和8、9月份各有1个高峰,12月份蚊虫密度最低(5.58只/人·小时)。风险评估显示蚊类叮咬、骚扰风险为极高风险,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及重症登革热为中等风险。
  • 于永慧, 焦俊, 付梦姣, 戴璐鹏, 冯俊霞, 胡雪媛, 温博海, 周冬生, 熊小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4类常见致病性立克次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lgtD基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B基因、恙虫病东方体TSA56基因和贝氏柯克斯体23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基因片段作为DNA 模板,建立4模块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用不同立克次体和细菌菌株核酸样本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显示,4个模块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在检测相应的立克次体核酸样本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适合于快速检测样本中微量立克次体DNA,可用于临床实验室快速确诊立克次体疾病。
  • 综述

  • 栗绍刚, 郭东星, 李静宜, 李丹, 吴赵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恙虫病是由恙螨叮咬,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它常常以急性发热、常伴皮疹或焦痂、对抗生素治疗敏感为特征,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多器官衰竭甚至高达70%的死亡率。延迟救治是导致恙虫病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恙虫病往往无典型症状,易与其他地区性疾病混淆,且临床诊断手段相对落后,易被忽视。本文针对恙虫病的病原体、临床诊治特点及防控策略进行文献综述,以加强公众和临床医生对恙虫病的认识,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恙虫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
  • 孙毅, 秦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蜱类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日益严重,蜱类控制和蜱传疾病预防离不开化学药物。本文围绕蜱类化学防控药物研发,综述了蜱类化学感应和神经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节肢动物中较早分化出来的类群,蜱类化学感应和神经生理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依据昆虫化学感应和神经生理特征研发的化学药物不总是适合于控制蜱类和预防蜱媒病传播,及时开展蜱类化学感应和神经生理的内在机制和分子基础研究,才能在未来新一代蜱类控制药物研发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