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8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8-12-25
      

    著述
    专题
  • 全选
    |

    著述

  • 闫妍, 韦焕苹, 洪明阳, 朱晓彤, 曹雅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恶性疟原虫野生株体外培养的驯化方法。在中缅边境流行区采集12株野生型恶性疟原虫样本,采用添加ALBUMAX II、次黄嘌呤的改进配方,通过逐渐脱离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的培养方式进行人工驯化临床恶性疟原虫株。分别对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对野生型虫株驯化过程及驯化后生长的影响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对野生株体外驯化过程生长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人工驯化后生长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N13-1231和F08B38两虫株经驯化后可脱离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连续培养。本文成功对中缅边境流行区恶性疟原虫野生株N13-1231和F0838进行驯化,可脱离灭活去纤维蛋白原人血浆连续培养,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 张立芹, 田丽丽, 林晖, 梁慧杰, 薛慧, 刘志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恙虫病疫区农村社区医院开展恙虫病早期感染病例筛查研究,选择北京市平谷区发病率较高的王辛庄镇、峪口镇、黄松峪乡、金海湖镇的乡镇卫生院作为筛查医院(筛查组),选择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疫情上报医院平谷区医院和中医院作为对照组医院,比较同一地区社区筛查和临床诊断恙虫病病例特征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在筛查组和对照组医院选择有流行病学史,具有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疹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和PCR法开展检测。2016年平谷区通过疫情网(对照组)报告恙虫病病例156例,同年9—11月份通过社区筛查发现恙虫病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58例,社区监测病例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57%,其中9—11月病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46%、65.22%和42.11%。两种发现途径的病例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社区筛查病例中农民构成比高于疫情网报病例(χ2=11.042, P=0.026),监测病例诊断时间早于疫情网报病例。恙虫病早期感染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在接诊医生和高危人群中开展宣教,密切关注疾病进展,有助于早期诊疗。
  • 彭丽兰, 解锐历, 言慧, 苏兴华, 李君, 何珮清, 王向东, 陈晓光, 李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广州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水平及变化,本研究于2017年在广州市10个行政区的11个采样点采集幼虫和蛹,带回实验室饲养(F1~F3代),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进行监测。羽化3 d的雌性成蚊分别接触0.05%溴氰菊酯、0.75%氯菊酯、5%马拉硫磷、0.1%恶虫威和4%DDT药膜,分别计算KDT50、KRR50 和24 h死亡率。结果显示,监测点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KDT50为34~62 min,KRR50为1.79~3.26,死亡率为46%~77%;对氯菊酯的KDT50为36~77 min,KRR50为1.33~2.85,死亡率为60%~87%;对马拉硫磷的KDT50为29~65 min,KRR50为0.97~2.17,死亡率为99%~100%;对恶虫威的KDT50为45~166 min,KRR50为1.67~6.15,死亡率为9%~86%;对DDT的死亡率为7%~54%。实验结果显示广州市区范围内白纹伊蚊除对马拉硫磷敏感外,对溴氰菊酯、氯菊酯、恶虫威和DDT均存在抗性;与2014年调查结果相比,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抗性程度升高,对DDT的抗性水平仍在继续升高。
  • 张勇, 刘美德, 钱坤, 佟颖, 曾晓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调查病媒生物监测国家标准在各级爱卫办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揭示了监测方法国家标准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促进作用。在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被应用于爱卫系统单位对于病媒生物监测国家标准获知、应用和对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促进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9成以上的单位通过各种渠道获知四项密度监测国家标准的发布,四项监测标准在爱卫系统单位中应用的比例平均约为80%,而且四项监测标准的实施对爱卫办在病媒生物防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监测标准还大幅提升了爱卫办在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大型活动保障、灾害卫生应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病媒生物防制的工作能力。研究也发现爱卫办系统中标准的培训率较低,自行组织过标准培训的比例更低(54.5%);标准中部分监测方法还需修订完善,以使病媒生物监测标准与爱卫系统现行的病媒生物控制评价标准相协调。本研究结果阐明了四项病媒生物监测国家标准颁布后在爱国卫生运动系统中应用及其对爱国卫生运动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也可以为监测标准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 专题

  • 刘婕, 刘贤勇, 蔡建平, 林昆华, 索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51年,廖延雄等率先报道了我国江西南昌地区的鸡球虫感染,是为我国鸡球虫病研究之发端。50年代后期,随着集约化养鸡业在我国出现,鸡球虫病的蔓延与暴发也随之而来。此后,鸡球虫病相关研究一直持续,并取得了国际认可的重要成就。本文根据从万方和知网数据库检索获取的文献资源,从研究技术、病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研制与药效评价、免疫预防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归纳总结了1990年以前中国大陆鸡球虫病研究的历史资料,为我国鸡球虫病研究发展历程提供较为系统资料。
  • 李超, 顾小龙, 卢春霞, 廖琴, 刘贤勇, 索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鸡球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健康发展。目前各地关于鸡球虫流行情况均有报道,但鲜见关于全国整体流行情况的报道分析。本文对建国后各地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梳理,发现我国各地鸡群球虫感染率均在50%以上,常见的虫种有柔嫩、巨型、堆型、和缓和毒害艾美耳球虫等,影响我国鸡球虫病流行的因素有饲养管理方式、环境及气候、免疫抑制或其他疾病、鸡只日龄等。同时我们还发现文献中检测鸡球虫的手段还比较落后,仅采用镜检球虫卵囊的占60%以上,并且调查范围局限于一市的占8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鸡球虫病流行严重,影响因素较多,而且流行病学调查手段落后、范围小,我们应当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并提高检测手段,以期控制鸡球虫病流行,促进养鸡业健康发展。
  • 毕菲菲, 郝振凯, 孙霈, 于咏兰, 索勋, 刘贤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严重危害养禽业。目前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还是依赖药物。但随着药物的广泛及不合理利用,鸡球虫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本文主要阐述中草药、化学合成类、聚醚类载体抗生素等抗球虫药物,同时就鸡球虫抗药性研究作一概述。
  • 张思新, 汤新明, 李超, 刘贤勇, 吕艳丽, 索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鸡球虫病严重危害养禽业,当前药物防治是防控球虫病的主导手段。但由于耐药虫株的频繁出现,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药物的应用,使得用疫苗来防控球虫病日益受到重视。在球虫病疫苗研究方面,我国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主要就中国球虫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胡丹丹, 索勋, 刘贤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鸡球虫病对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鸡球虫生物学、疫苗和药物开发一直倍受重视。我国科研工作者在鸡球虫的分子生物学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球虫功能基因、分子分类鉴定方法等;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球虫研究中的快速发展,以及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解析鸡球虫的重要基因功能和生物学问题成为可能。本文对我国在鸡球虫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展进行综述。
  • 段春慧, 汤新明, 张思新, 胡丹丹, 索勋, 刘贤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艾美耳属球虫是一类胞内寄生原虫,其造成的球虫病对畜禽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艾美耳球虫的转基因研究取得较大突破,使转基因技术成为推动球虫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综合近几年转基因球虫的研究成果,对艾美耳球虫转基因技术的建立与优化以及转基因球虫的潜在应用作一综述。
  • 汤新明, 索勋, 刘贤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保障和促进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科学的疫病防控措施不仅有利于保障动物福利,还有利于提升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全面了解和掌握疫病发生、发展规律是制定科学防控措施的基础和前提。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的养鸡业正飞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转变。本文以鸡球虫病为例,介绍规模化养殖模式下鸡球虫病的发生、流行和危害,并对其防控现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