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6-03-25
      

    著述
    综述
  • 全选
    |

    著述

  • 王笑欢, 程喻力, 袁慧慧, 黄京京, 诸欣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旋毛虫感染的不同阶段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Ⅱ induced arthritis,CI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建立雄性DBA/1小鼠胶原(CⅡ)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以旋毛虫肌幼虫(400条/只)分别于造模前14 d、造模当天感染小鼠。关节评分评价足爪关节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于胶原首次诱导后第50 d处死小鼠,取足爪关节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抗CⅡ特异性IgG、IgG1、IgG2a水平;分离脾淋巴细胞以ConA刺激培养,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0、IL-17和TNF-α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与单纯CIA造模组相比,预先14 d感染旋毛虫的CIA小鼠关节炎发病率、关节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降低,血清IgG1水平则显著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Th2型细胞因子IL-4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增加。而造模当天感染旋毛虫的CIA小鼠关节评分和组织学评分显著升高,血清IgG2a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培养上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促炎细胞因子IL-17、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早期可加重胶原诱导性小鼠关节炎,而感染后期则对关节炎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旋毛虫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影响作用因感染时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可能与不同感染时期诱导的Th反应类型的变化有关。
  • 郭莉, 郝萧, 高宇辉, 王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大量有活力的伯氏疟原虫裂殖体,本研究对伯氏疟原虫ANKA虫株的体外培养条件主要从培养基的用量、培养基胎牛血清的含量、培养的细胞浓度、培养时间及培养的气体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当小鼠体内虫血率达到1%~3%,在红内期疟原虫处于环期或早期滋养体阶段时取血分组培养,观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裂殖体的状态并检测其活力。与既往的体外培养方法相比,优化后的培养方法,可将裂殖体的成熟率提高到80%,每个裂殖体含12~16个裂殖子,裂殖体尾静脉注射重新入侵红细胞4 h后的虫血率为1.57%,与对照组相比裂殖体的活力提高3.4倍。优化的方法可以提高裂殖体的得量和活力,为伯氏疟原虫的转染奠定基础。
  • 郑伟, 王刚, 杨永耀, 罗鹏, 冯娟, 郭利川, 应清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RAA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疟原虫的方法。选取疟原虫18S rDNA序列,设计了检测疟原虫的通用引物,并对引物进行筛选和特异性检测。筛选出4组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该方法整个反应过程在37 ℃下进行,扩增时间短(40 min),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疟原虫的RAA法,并且该方法适合于进出口岸疟原虫的快速检测。
  • 胡建功, 彭伟, 孙毅, 崔宁, 郭辰涛, 卢庆彬, 杨振东王黎源, 张小爱, 刘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病例咽拭子的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检出情况,探讨SFTSV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中疑似病例的纳入标准,于2013年5~9月在SFTS高发区河南信阳的监测哨点医院收集72例疑似SFTS病例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RT-PCR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SFTSV。结果显示,在72例疑似SFTS病例中,52(72.2%)例检测是SFTSV阳性,其中46例核酸RT-PCR检测阳性,6例血清ELISA检测阳性。在52例SFTSV阳性病例中,4(7.7%)例咽拭子核酸检测SFTSV阳性;在20例SFTSV阴性病例中,咽拭子核酸均未检测到SFTSV。4例咽拭子SFTSV阳性病例均为重症,同时都伴有咳嗽症状,其病毒载量最高可达108 copies/mL。SFTSV在患者的咽拭子中可以检测到,咽拭子核酸检测SFTSV阳性检出率远低于血清标本,其作为检测SFTSV的可行性值得商榷。咽拭子检测SFTSV阳性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且伴有咳嗽症状,加大了SFTSV通过呼吸道传播的风险。
  • 张曙光, 田丽丽, 万帝, 张镇权, 娄畅, 张英英, 刘书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并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行为、态度进行调查。根据地形、经济水平、行政区划等综合情况,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首先抽取4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村调查居民250人,同时采集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肠道蠕虫卵(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虫卵。结果共调查居民1 000名,检出蛔虫卵1例,蛔虫感染率为0.1%,未检出其他虫卵。被调查居民中,58.60%听说过土源性线虫,知道蛔虫、鞭虫感染途径者占30.20%,3.80%的调查对象知道钩虫感染途径,50.20%知道寄生虫能对人造成危害,42.90%知道如何预防寄生虫病。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者占91.70%,26.70%有饮用生水习惯,7.40%用新鲜粪便施肥,1.2%赤脚下地劳动。在就诊意向方面,愿意花钱购买驱虫药服用者占98.10%,70.40%愿意改掉寄生虫感染风险不良行为习惯。延庆区居民对土源性线虫防治的健康行为持有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 张迎春, 苏晓庆, 刘萍, 王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观察灭蚊真菌贵阳腐霉感染致倦库蚊幼虫后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贵阳腐霉对致倦库蚊幼虫的致死机理,采用石蜡切片、H.E. 染色和比较组织学方法,以未经贵阳腐霉作用的致倦库蚊幼虫为对照,连续观察用贵阳腐霉感染24~72 h致倦库蚊幼虫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发现被贵阳腐霉感染的致倦库蚊幼虫中肠上皮细胞出现细胞间隙增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间隙进一步增大并出现空泡化、质膜破损、细胞裂解一系列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贵阳腐霉可导致致倦库蚊幼虫中肠上皮细胞的破坏,推测这可能是导致其死亡原因之一。
  • 冉鑫, 康晓平, 李裕昌, 吴晓燕, 霍耐凡, 贾佳曹雪峰, 杨银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一种新型的血清学技术的荧光素酶免疫共沉淀技术(LIPS),本研究利用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蜱传脑炎病毒结构蛋白prM-E与荧光素酶融合蛋白,并评价了其在LIPS系统中的检测效果。首先以蜱传脑炎病毒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prM-E抗原基因,连接到pNLF1-secN质粒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NLF-prM-E,使prM-E蛋白与荧光素酶串联融合表达,并将该质粒转染到Cos7细胞中。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NLF-prM-E的细胞上清中可检测到荧光素酶的高表达;进而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到转染的细胞与蜱传脑炎病毒抗体特异性结合;在此基础上,用LIPS方法对蜱传脑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从20份患者血清中检出19份阳性,7份对照血清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该重组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以用于LIPS系统中的候选检测抗原。
  • 王亚伟, 江佳富, 贾娜, 郭东辉, 江瑞若, 常巧呈, 蒋宝贵刘洪波, 魏然, 曹务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认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长角血蜱是否携带新近发现的山羊无形体Anaplasma capra,2012、2015年5~9月期间,在北京房山地区采集长角血蜱并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游离的长角血蜱311只,其中成蜱95只,若蜱156只,幼蜱60只。提取蜱基因组DNA后对山羊无形体的gltA和16S rRNA两个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共有3(3.2%)只成蜱阳性,若蜱和幼蜱中未检测到山羊无形体。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扩增出的gltA和16S rRNA序列和早先报道的牡丹江人感染的A.capra的序列相一致。证实了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媒介蜱携带该新发现的山羊无形体,该地区为山羊无形体潜在的自然疫源地。加强该地区蜱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 邢佳欣, 刘娟娟, 聂守民, 郭姗, 赵瑞君, 程璟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全面的探究家蝇抗菌肽的抗肿瘤作用,本文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角度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针刺诱导家蝇三龄幼虫、低温离心、固相萃取后冻干获取抗菌肽粗提物,将所获抗菌肽调整至不同浓度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并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判断家蝇抗菌肽对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家蝇抗菌肽能够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且作用效果与浓度呈剂量依赖特点。低浓度的抗菌肽(60 μg/mL)能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迁移及侵袭。
  • 唐振强, 郭祥树, 刘吉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河南省焦作和漯河两市淡色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本文采用WHO推荐的药液浸滞法,测定4龄期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通过与敏感种群的对比,计算抗药性倍数。焦作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马拉硫磷、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44、1.12、13.68、9.81,对溴氰氰菊酯类药物抗药性倍数最高,属于中抗水平(RR>10),其他属于低抗水平(RR<10);漯河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马拉硫磷、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8.27、1.03、8.42、33.56,对氯氰菊酯类药物抗药性倍数达到了33.56倍,属于高抗水平(RR>30),敌敌畏达到了18.27倍,属于中抗水平(RR>10),其他属于底抗水平(RR<10)。河南省焦作和漯河两市的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 综述

  • 王刚, 郑伟, 杨永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寨卡病毒是一种主要由伊蚊传播的蚊媒病毒,感染该病毒后的主要症状包括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等,并且有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常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目前寨卡病毒有全球扩散风险。本文就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研究、传播媒介以及防控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寨卡的防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