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5-12-25
      
  • 全选
    |

    著述

  • 陈晓恒, 郑斌, 丁建祖, 楼涤, 童群波, 孔庆明, 陈睿, 陆绍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14(GRA14)的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力。扩增弓形虫RH强毒株gra14基因并构建pVAX1-gra14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6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小鼠肌肉注射100 μg pVAX1-gra14质粒,对照组分别注射PBS(100 μL/只)和pVAX1空质粒(100 μg/只),空白对照不作处理。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4 d。ELISA法检测免疫后IgG、亚型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攻击实验后比较小鼠生存率,分析pVAX1-gra14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扩增gra14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成功表达并具有反应原性,pVAX1-gra14免疫后小鼠的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IFN-γ、IL-2、IL-4和IL-10的表达量分别为652.47±14.55、455.53±7.88、228.13±14.51和252.13±14.20 pg/mL,同时免疫后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平均生存时间为14.1±1.3 d。以上结果表明,pVAX1-gra14能够诱导特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 刘钦梅, 李春晓, 刁晓平, 廖承红, 韩谦,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不同抗性株致倦库蚊 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卵黄羧肽酶基因(Vitellogenic carboxypeptidase,VCP)表达量的比较,探讨VCP基因与溴氰菊酯抗药性的相关性。通过幼虫生物测定方法,分别得到致倦库蚊敏感株、野外株和抗性株,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00057、0.38900和42.26250 mg/L。采用SYBR荧光定量方法,以致倦库蚊核糖体蛋白L8(ribosomal protein L8)基因作为内参,获得VCP基因在致倦库蚊敏感株、野外株和抗性株校正后(拷贝/l×109RPL8)表达量分别为5.80×107、4.53×107、3.07×107。致倦库蚊敏感株、野外株和抗性株的抗药性从低到高,而VCP基因表达量却是从高到低,推测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推测VCP基因为致倦库蚊抗性相关的新基因,为研究致倦库蚊的抗药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 臧颖惠, 龚正达, 连宏宇, 边长玲, 琚俊科, 李栋, 岳仁萍, 张丽云, 周红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蚊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多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和重要环境因素关系,本文以云南省为调查和研究的空间范围及尺度,蚊科(Culicidae)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分布于该省的21个主要高原湖泊湿地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通宵调查取样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蚊类506 974只, 隶属于2亚科6属34种。统计显示: (1)γ-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升高呈双峰分布格局, 两高峰的具体位置处于Ⅱ带(24°N)和Ⅳ带(26°N),但随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呈现先增高然后缓慢降低又下降的宽峰型分布格局, 峰值出现在B-D带(1 500~2 500 m);(2)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纬度和海拔梯度的升高均呈现为逐步升高的趋势, 其分布趋势与蚊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3) 聚类分析将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分布的蚊类均被分划成为3大类,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带或交汇区、古北区系;(4)物种多样性与地理环境因素和蚊种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a. 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降水量和气温之间的关系均不显著;b. 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海拔高度和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无相关,但与三带喙库蚊多度和物种优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c. 物种优势度指数与海拔呈负相关,与气温和降水量关系不显著,但与三带喙库蚊多度Cx. tritaeniorhynchus呈显著正相关。 结果说明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蚊类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的变化趋势,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优势种三带喙库蚊多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优势度指数、气温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蚊类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无相关。研究证实:三带喙库蚊不仅分布广泛且是数量上优势种,但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气候偏热和湖边种植水稻的区域,随着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差异,其物种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主导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蚊类密度、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变化趋势;此外,高原湖泊湿地蚊类物种多样性与重要环境因素降水量无关,说明永久性的天然湖泊湿地是一类非常稳定和特殊的生态系统,它对蚊类物种常年的滋生和繁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吴群, 李春晓, 廖承红, 韩谦,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蚊虫显微注射方法。以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成蚊为注射对象,从不同麻醉方法对蚊虫进行固定、注射蚊虫身体不同部位、注射剂量等方面进行优化来构建最佳显微注射方案。结果显示蚊虫冰冻(-30℃)4、5、7、10 min后蚊虫成活率分别为98.97%、89.63%、83.50%、79.87%,4 min麻醉效果最佳;对蚊虫充CO2气体持续0.5、1、2、4 min后蚊虫成活率均为100%;注射剂量为0.7~0.8 μL时可以明显看出蚊虫腹部变大;正对胸部腹面注射蚊虫的成活率67.81%,低于从胸部侧面注射成活率93.85%。结果表明选取羽化3~5 d并断糖水4 h蚊虫于-30℃冰冻4 min后放置于冰盒上,利用微量注射器从蚊虫胸部侧面注入0.7~0.8 μL dsRNA溶液是最佳的注射方法。。
  • 张勤, 刘亚风, 王晓梦, 张芳, 王凯, 高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以CO I为目的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对河南口岸本底和截获的形态残缺媒介生物样本进行鉴定。对样本CO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DNA条形码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截获的未知蜱类DNA条形码与微小扇头蜱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DNA条形码序列同源性高达99.7%,与微小扇头蜱聚在同一分支;截获的形态残缺的蚊种DNA条形码与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DNA条形码的序列同源性高达100%,与致倦库蚊聚在同一分支;本底调查中1号蝇类样本与紫绿蝇Lucilia porphyrina DNA条形码序列同源性为99.69%,与紫绿蝇聚在同一分支;2号蝇样本与铜腹重毫蝇Dichaetomyia bibax同源性为100%,而与其他蝇种同源性低于94%。DNA条形码技术与形态学联合鉴定在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聂守民, 邢佳欣, 赵瑞君, 程璟侠, 刘娟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利用家蝇幼虫抗菌肽粗提物作用于原代FBL-3肿瘤细胞,探究其对原代FBL-3细胞周期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小鼠肿瘤模型,获取原代FBL-3肿瘤细胞,之后用家蝇幼虫抗菌肽粗提物作用于该肿瘤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每个实验组的细胞增殖周期的分布情况。经家蝇幼虫抗菌肽粗提物作用后的FBL-3原代肿瘤细胞,其细胞增殖周期发生了如下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得出结论,家蝇幼虫抗菌肽粗提物可以通过阻滞原代FBL-3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来诱导细胞凋亡。
  • 孙毅, 黎唯, 许荣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文献整理和国内馆藏标本检视,中国扇头蜱属Genus Rhipicephalus Koch, 1844计3亚属8种。即牛扇头蜱亚属Boophilus(微小扇头蜱Rh. microplus)、指须扇头蜱亚属Digineus(囊形扇头蜱Rh. bursa)、指名扇头蜱亚属Rhipicephalus(图兰扇头蜱Rh. turanicus、血红扇头蜱Rh. sanguineus、镰形扇头蜱Rh. haemaphysaloides、俄西扇头蜱Rh. rossicus、短小扇头蜱Rh. pumilio、舒氏扇头蜱Rh. schulzei),依其系统分类关系,编制了分亚属和种检索表。
  • 邱元明, 黄恩炯, 林伟, 郑峰, 陈光敏, 张晓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采用鼠笼法对长乐某口岸啮齿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2 400笼次中有效鼠笼2 272个,有效笼率94.67%,共捕获小型兽类62只,鼠密度为2.73%,未发现妊娠鼠,雌雄性比为1∶1.30;臭鼩鼱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从时间分布看全年都有鼠类活动,冬春季鼠密度最高,2月份达最高值7.85%,夏季较低,7月份为0.53%,季节消长趋势明显。从捕获生境看总体无明显差异,但食堂生活区最多、绿化带次之,仓库最低。共捕获体表寄生虫螨类7只,分别为纳氏厉螨和柏氏禽刺螨。针对鼠传疾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尹小平, 田延河, 虞以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6月22日在新疆艾比湖进行蠓类调查采集中采获一种细蠓新种,经分类研究,依据采集地名命名为艾比湖细蠓Leptoconops ebnurhuensis Yin,Tian et Yu,sp. nov.。模式标本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 综述

  • 陈晨, 刘冰, 高志丹, 宋世佩, 郝永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病媒生物防治过程中存在的抗药性、安全性、环境污染等问题,着重就近些年来已经研发和推广使用的信息素诱导、植物源制剂、微生物制剂、天敌培育、转基因构建、基因修饰等一些新型环境友好型病媒生物防治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降低媒介生物种群密度、减少病媒生物性疾病传播提供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