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4-06-25
      
  • 全选
    |

    著述

  • 薛峰, 黄敏君, 洪彩玲, 杨英超, 甘绍伯, 谷俊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大肠杆菌工程菌中重组表达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 (ROP2),并初步评价其免疫反应性。主要步骤为体外细胞培养速殖子,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ROP2 基因全长,与pET-41 Ek/LIC载体通过基因重组直接连接,在大肠杆菌RosettaTM (DE3) pLysS工程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GST-6×His-ROP2,最后以重组蛋白与人源弓形虫抗血清的Western blotting反应评价rROP2免疫反应性。本研究获得了ROP2全长重组蛋白,初步证明其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改进弓形虫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分泌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 向金波, 邱正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北京郊区羊梨形虫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形态学检测,同时结合使用梨形虫18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与直接测序法,对来自北京市房山郊区某养殖场的120只山羊及15只绵羊全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血涂片中梨形虫检测阳性率为95.0%,其中吕氏泰勒虫Theileria luwenshuni于山羊中检出115例阳性,阳性率95.8%;于绵羊中检出6只阳性;未发现其他泰勒虫以及巴贝斯虫的感染。本研究首次对北京周边地区进行羊梨形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房山地区为吕氏泰勒虫流行区,并且发现山羊对吕氏泰勒虫可呈现长期带虫感染。
  • 耿美玲, 郑峰, 吕恒, 朱进, 胡丹, 郝丽娜, 张凤玉龚秀芳, 李丙军, 李先富, 潘秀珍, 王长军, 操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获得恙虫病东方体合肥分离株截短56 kDa外膜蛋白基因工程纯化抗原, 并鉴定其免疫学活性,为进一步研制广谱诊断试剂、疫苗以及分析其在东方体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我们通过DNAStar和Mega等软件对含有440个氨基酸的合肥株56 kDa蛋白序列进行抗原性分析; 将合肥株56 kDa截短蛋白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获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感受态中,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分析检测蛋白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blot及ELISA法鉴定其免疫学活性。 序列分析发现合肥分离株56 kDa蛋白可分为4个保守区和3个可变区,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保守区的亲水性和抗原性均有很高峰值。SDS-PAGE电泳显示约56 kDa的目的重组蛋白表达条带, Western-blot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可与恙虫病病人血清反应,阴性血清则未出现相应印迹, ELISA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最低浓度为80 ng/μL时仍可检出阳性血清;5 μg/mL蛋白可检测阳性血清滴度高达1∶12 800,证实其具有较强反应原性。本实验获得恙虫病东方体合肥株56 kDa截短外膜蛋白基因工程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恙虫病的诊断、疫苗研制及致病机制分析。
  • 田丽丽, 吕燕宁, 曹殿起, 李龙建, 陈艳伟, 刘喜房李爽, 窦相峰, 关增智, 王全意, 黎新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社区居民莱姆病人群感染状况,2013年11月在门头沟区农村随机抽取5个村常住人口310人,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试验测定人群莱姆病抗体水平。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莱姆病既往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根据血清学调查结果推算门头沟区农村莱姆病实际感染人数。截至201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无莱姆病临床诊断病例报告,但血清学调查显示人群莱姆病阳性率为7.7%(ELISA和Western Blot均阳性),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7.9%和7.6%;农民、待业人员阳性率分别为8.4%和5.0%,两人群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5个村村民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各年龄组村民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门头沟区农村存在广泛的莱姆病社区内感染,无地区、职业、性别、年龄组分布差异。根据血清学调查结果及2013年人口学资料,估计该地区农村20岁以上居民中,至少有3 495人曾罹患过莱姆病,估算人群抗体阳性率为8.0%。本项调查结果提示,门头沟区虽然无莱姆病病例报告,但人群莱姆病感染水平较高,应通过多种形式在当地开展健康教育以降低发病率。
  • 程璟侠, 焦莉萍, 赵瑞君, 原发家, 杜斌, 王文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家蝇抗菌肽 defensin 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生长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用倒置光学显微镜检测defens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心肌细胞H9C2生长增殖情况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efens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家蝇抗菌肽defens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人正常心肌细胞H9C2无抑制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MTT检测发现defensin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defensin能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并且影响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周期。家蝇抗菌肽defens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作用,对正常人心肌细胞H9C2基本无抑制作用。
  • 阎婷, 李海滔, 赵明慧, 苏建新, 董言德, 李春晓,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克隆白蚊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a并分析其是否与搜寻宿主或吸血行为相关。通过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得到白纹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a片段,采用SYBR荧光定量PCR方法,以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作为内参,比较了OR21a基因在未吸血雌蚊、雄蚊、打断吸血雌蚊和饱血雌蚊头部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 白纹伊蚊OR21a基因在未吸血雌蚊头部表达量最高,饱血雌蚊头部表达量最低,而在雄蚊头部的表达量介于打断吸血雌蚊和饱血雌蚊之间。本研究发现白蚊伊蚊会依据不同的生理需求改变OR21a基因的表达量,推测可能与白纹伊蚊搜寻宿主及吸血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 高强, 曹晖, 周毅彬, 丁志伟, 樊坚, 冷培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全面掌握上海中心城区蚊虫种群动态及新变化,选取城区蚊虫较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采用CO2诱捕法进行连续超过220 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224 d共捕捉到蚊虫20 826头,包括3属6种;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上海中心城区优势蚊种(构成比分别为71.8%和19.7%);不同蚊种季节分布差异性显著,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高峰期分别位于5~6月和7~8月,且整体上淡色库蚊密度高于白纹伊蚊(除8月下旬外,其余均P<0.05),三带喙库蚊在7月中下旬显著上升(分别为681和580头/旬);蚊虫日变化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在相同的月份或季节亦出现较大日变化差异;将2008~2011年历史监测数据与2012年进行趋势比较,仅个别年份间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年份间的旬分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提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优势蚊种仍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该两种蚊种的季节分布与某些文献报道存在差异,主要由上海城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上海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仍应针对这两种蚊虫的季节分布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控措施,此外三带喙库蚊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不断提高,为上海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 周毅彬, 朱江, 范明秋, 刘耀, 张春哲, 冷培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上海市冬季尖音库蚊复合组生态学,2012年12月中旬至2013年3月中旬,在上海市7个区县(3个郊区,4个市区),每旬开展一次冬季尖音库蚊复合组调查。结果发现郊区和市区地上建筑的尖音库蚊复合组进入越冬状态,而市区地下建筑的尖音库蚊属相当一部分没有进入越冬状态,且市区地下建筑的尖音库蚊复合组吸血率与郊区和市区地上建筑越冬的蚊虫没有显著差异。
  • 王欣, 孙毅, 曹务春, 蒋宝贵, 贾娜, 倪雪冰, 张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从我国莱姆病媒介蜱种中华硬蜱中鉴定出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受体TROSPA。中华硬蜱幼蜱体内的两个cDNA克隆I.sin-1 (258 bp) 和I.sin-2 (462 bp) 经序列比对和分析属于TROSPA. 其中,I.sin-2的氨基酸序列同肩板硬蜱I. scapularis、篦子硬蜱I. ricinus和全沟硬蜱I. persulcatus的相似度分别为88.2%、88.5%和88.8%,而I.sin-1则分别存在 46%、46.1%和45.6%的相似度。中华硬蜱TROSPA的发现为解释了中华硬蜱传播莱姆病的机制以及研究中华硬蜱与病原体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 田俊华, 吴太平, 陈晓敏, 包继永, 许荣满, 张永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2011年5月~2014年3月,在武汉及周边地区采获的蜱类2科6属17种,其中简蝠硬蜱Ixodes simplex Neumann,1906为湖北省新记录种。采获标本分别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和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昆虫标本室。
  • 综述

  • 邱星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主要作用靶标,该酶氨基酸残基的替换可以降低AchE对这两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从而使昆虫表现出对这两类杀虫剂的抗性。至今在抗性家蝇AchE中鉴定出多个不同位点的点突变,以G262A/V和F327Y突变最为普遍。262和327两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靠近AchE的活性位点三联体,G262A/V和F327Y替换可以通过改变起催化作用的丝氨酸的定位或通过降低酰基-结合袋的空间来改变酶的活性,在抗性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蝇AchE点突变的效用是累加,多突变组合往往导致更高水平且更广谱的抗性。从不同抗性家蝇种群中检测出相同的AchE遗传突变,表明这一抗性进化机制的保守性;多种抗性等位基因共存于家蝇种群中,反映了杀虫剂使用的多重性。家蝇乙酰胆碱酯酶抗性等位基因种类分布因地区而不同,但也有重叠。家蝇种群表现出抗性等位基因的演替,推测是杀虫药剂的轮替使用的结果。
  • 赵明惠, 李春晓,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蚊虫抗性机制的研究在其抗性监测和环境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蚊虫对杀虫剂的抗性与其行为、生理功能的改变、解毒功能的增强以及靶标位点的不敏感性均有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的普及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蚊虫抗性形成和进化的研究已经从分子水平全面展开,已经发现并克隆出了一些与抗药性相关的靶标基因。本文将对与蚊虫抗性相关的钠离子通道和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