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4-03-25
      
  • 全选
    |

    论著

  • 宋蓓, 康熙雄, 牛靖萱, 王英, 张锡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方法检测斯氏并殖吸虫不同虫期免疫诊断相关的虫体蛋白PsMt 01 mRNA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功能。采用Trizol方法提取虫卵、囊蚴、幼虫、童虫、成虫的总RNA,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qRT-PCR方法检测PsMt 01 mRNA的变化。研究表明,PsMt 01 mRNA的表达随发育进程呈现逐步升高,在0~7周的幼虫期(42.56±0.35)和童虫期(44.12±0.56)达到峰值。因此推断PsMt 01蛋白在虫体发育的早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与免疫逃避和组织迁移等活动相关。
  • 伍桐, 诸德源, 王一然, 马雅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序列作为中国按蚊属塞蚊亚属蚊种鉴别的分子特征。笔者整理和分析了数据库中注册的所有中国记录的塞蚊亚属蚊种的rDNA-ITS2序列,并应用MEGA软件计算其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性(p距离)。截止2013年7月,GenBank中已注册ITS2序列共442条,隶属塞蚊亚属蚊27种。计算结果显示,ITS2序列在大多数种内的变异性小于1%;而注册的浅色按蚊、乌头按蚊和溪流按蚊的序列种内差异较大,无法确定其种特异序列;忽略上述3蚊种进行计算的其他种间序列差异性范围为2.80%(大劣按蚊与大劣按蚊D)~68.3%(多斑按蚊与迷走按蚊)。结果提示rDNA-ITS2序列在中国塞蚊亚属大多数蚊种中具有良好的种内保守性和种间解析度,少数种类无法区分。
  • 赵明惠, 冉鑫, 董言德, 郭晓霞张映梅, 邢丹, 吴治明, 李春晓,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野外采集的河北种群淡色库蚊的钠离子通道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得到的克隆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序列能够吻合,说明成功克隆出淡色库蚊的钠通道基因全长,为抗性突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在淡色库蚊钠通道基因上发现了多处氨基酸突变(A32T、T336A、S342P、K535E、L1035F、N1595S和F1982L)和7处可变剪接。其中,包括经典的抗性突变L1014F(L1035F)。但这些突变和可变剪接与蚊虫抗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栋, 龚正达, 高子厚, 琚俊科, 连宏宇, 段兴德, 张丽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约北纬21°00′~29°00′;东经97°30′~102°00′)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和尺度,在该区域蚤类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系列研究及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就蚤类的科、属、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横断山区蚤类多样性随着纬度、海拔梯度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它们的组成和分布明显不同。比较而言,蚤类科、属、种丰富度在北纬25°00′~27°00′N之间较高;蚤类科、属在海拔2 500~2 900 m之间最高,而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 500~3 800 m之间最高。分析显示:(1)在北纬21°00′~29°00′之间水平梯度带的分布中,蚤类物种-属-科丰富度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其中物种-属和属-科丰富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而物种-科丰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前二者大于后者;(2)在海拔500~5 000 m之间垂直梯度带的分布中,蚤类物种-属、属-科丰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而物种-科丰富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8个山峰不同森林植被带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相关度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蚤类科-属、科-种丰富度的相关性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都呈负相关,而属-种丰富度相关性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正相关,但他们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横断山区(局部地区)蚤类科、属、种丰富度随着纬度、海拔梯度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其分布特征各不相同,但是,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沿纬度或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上都有着基本类似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山峰(局域)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相关性并非一致及其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并不密切。它们共同反映了横断山区蚤类科、属、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协同进化的趋势、差异以及环境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 马光, 季延娇, 王明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太岳山地区有瓣蝇类昆虫进行广泛的采集、系统的整理与分类鉴定,发现该地区有瓣蝇类8科75属168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种数、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加以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其中的蝇科,无论在属级水平还是种级水平,均占有较大优势,分别占该保护区已知属数和种数的29.33%和41.67%。在区系分布中,古北界种35种,东洋界种3种,古北+东洋界种73种,三界以上的广布种44种,分别占该地区分布种数的20.83%、1.79%、43.45%、和26.19%。多样性指数在属级水平和种级水平分别为1.72 和1.64。从而得出结论:山西太岳山地区有瓣蝇类具有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多样性的特点,其区系成分以古北界+东洋界成分为主,部分典型的东洋界种的渗入,古北界及其他区系成分共存的特征。
  • 冯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川省麻蝇科昆虫进行多项调查研究所积累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述了四川省麻蝇种类及区系分布。四川省自1926年首次报道麻蝇1新种以来的80余年间,共计记录符合双名法的麻蝇科昆虫已达97种,隶属3亚科、7族、46属,其中以四川为模式产地的新种21种,中国特有种15种,分别占已知种的21.65%和15.46%;尚有新属4个,新纪录属2个。世界区系13个分布型中,以(东洋-古北)界分布型(39.18%)为主,其次为古北界(20.62%)和东洋界(16.50%)分布型;国内区系39个分布型中,以青藏区分布型(12.37%)为主,其次为西南区、(西南-华北-华中-华南-华北)区分布型(均8.25%)和(西南-青藏-蒙新-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区分布型(6.20%);省内12个区系分布型中,以西南区分布型(34.02%)为主,甘阿区(25.78%)次之。
  • 刘润吉, 张荣波, 李明, 刘丽娟, 呼满霞王静, 曹晓梅, 郭天宇, 张晓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在鼠类鉴定中的应用,本研究检测了黑瞎子岛地区2科3属4种41只鼠类的COⅠ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现为很短的种内分支和较长的种间分支,同种个体聚为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5只红背NFDA1Clethrionomys rutilus被误判为棕背NFDA1Clethrionomys rufocanus,24只莫氏田鼠Microtus maximowiczii被误判为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1只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被误判为东方田鼠。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不仅能够纠正形态学鉴定中的错误,还能鉴别形态相近的近缘种。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鉴定鼠类。
  • 王建军, 郭威, 刘俊, 张忠兵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医学节肢动物中蜱作为主要的媒介生物不仅叮咬人和动物,吸食其血液,也是许多严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内蒙古有关蜱类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姚文炳等为代表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内蒙古蜱类的研究论文,这些文献资料散布在各种期刊和书籍中,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在研究与蜱类有关的疾病中也收集了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蜱类标本1 000余份,通过检索文献资料和检视标本发现内蒙古蜱类共有2科7属27种,本文记述了内蒙古部分蜱类标本的鉴定结果,并列出了内蒙古蜱类的分布和宿主。另外,对内蒙古蜱传疾病的研究做了回顾。
  • 综述

  • 代玉华, 赵忠懿, 程鹏, 刘丽娟, 公茂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蚊虫是传播疟疾、登革热、黄热病、日本脑炎等疾病的重要媒介,嗅觉系统影响着蚊虫的栖息地选择、繁殖、觅食、吸血、趋避及信息传递等行为。嗅觉受体是嗅觉系统的关键成分之一,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较多。本文简介了蚊虫嗅觉受体蛋白的特征、表达与功能,此外,综述了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Or83b受体蛋白以及蚊虫驱避剂的研究进展。
  • 王刚, 董言德,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的物种识别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最近几年里,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这一概念认为,类似于商店里使用扫描仪读取条形码,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段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mt COⅠ)加以识别。理论上,DNA条形码已被证明在生物分类鉴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但目前不同分类学家对其持的意见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产生、发展概况、原理与操作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并概括了DNA条形码在应用于物种分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程璟侠, 赵瑞君, 焦莉萍, 原发家, 杜斌, 王文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家蝇抗菌肽 defensin 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生长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用倒置光学显微镜检测defens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心肌细胞H9C2生长增殖情况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efens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家蝇抗菌肽defens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人正常心肌细胞H9C2无抑制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MTT检测发现defensin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defensin能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并且影响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周期。家蝇抗菌肽defens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作用,对正常人心肌细胞H9C2基本无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