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3-03-25
      
  • 全选
    |

    著述

  • 王云云, 杨小迪, 杨雅平, 黄京京, 诸欣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虫体蛋白(Soluble adult proteins,SAP)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将36只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PBS组)、肠炎组(PBS+DSS组)、虫体蛋白治疗组(SAP+DSS组)。小鼠连续饮用3%DSS溶液7 d诱发急性肠炎,对照组给予双蒸水。诱发肠炎的同时,治疗组每天经腹腔注射25 μg虫体蛋白,肠炎组注射PBS。每天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7 d将小鼠处死,观察结肠肉眼或大体病变及组织病理改变。同时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用酶联斑点免疫试验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与肠炎组相比,虫体蛋白治疗组的小鼠肠炎症状明显缓解,结肠病理变化较轻,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分泌水平下降,Th2型细胞因子IL-4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分泌水平显著升高。表明旋毛虫可溶性成虫虫体蛋白对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有缓解作用。
  • 黄诗莹, 邱洁蕾, 谭栩颖, 杨灿洪, 郭斌, 陈滨, 吴焜, 陈晓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刚地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7(GRA7)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进行蛋白表达并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设计合成引物,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GRA7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目的片段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后分别构建重组质粒pET32a-GRA7和pET28a-GRA7,而后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结果显示,从弓形虫RH株中成功扩增出大小约710 bp的GRA7基因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PCR鉴定及测序,目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相符。重组质粒pET32a-GRA7经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GRA7蛋白能被弓形虫慢性感染血清识别,而重组质粒pET28a-GRA7未能诱导表达出目的蛋白。原核表达的重组GRA7抗原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为弓形虫的诊断应用和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圆, 江佳富, 詹琳, 孙毅, 曹务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Theileriidae)泰勒属Theileria原虫引起经蜱传播的一种疾病,可以侵袭羊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红细胞,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我国吉林地区山羊中泰勒虫的感染情况以及主要的基因型。在吉林珲春地区采集70份山羊血液标本。基于泰勒虫18S rRNA基因,分两段设计扩增全长的属特异引物,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PCR检测,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注册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MEGA5.0软件进行遗传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吉林珲春地区采集到的山羊血液标本中有51只(72.9%)山羊感染了泰勒虫,通过测序获得近全长1 600 bp的泰勒虫基因序列(KC429038)。经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与吕氏泰勒虫Theileria luwenshuni最接近,和T.luwenshuni (JX469518)相差一个碱基,同源性为99%。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本研究所获得序列与吕氏泰勒虫T.luwenshuni最接近位于同一小分支。本研究说明我国吉林地区山羊中泰勒虫感染较为普遍,初步认为吕氏泰勒虫可能为本地区的一个较为流行的基因型。
  • 伍桐, 马雅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序列作为中国按蚊属按蚊亚属蚊种鉴别的分子特征进行评价。笔者整理和分析了GenBank数据库中注册的所有中国记录的按蚊亚属蚊种的rDNA-ITS2序列,并应用MEGA软件计算其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性(p距离)。截止2012年10月,GenBank中已注册ITS2序列共584条,隶属按蚊亚属蚊20种(包括同物异名)、待定种5种和杂交种1个。计算结果显示,ITS2序列在种内的变异性小于1%,种间的差异性范围为1.2%(凉山按蚊与昆明按蚊)~69.5%(待定种YM-2003a与须喙按蚊)。另外,发现少数注册的序列在种内差异性较大,在比对序列时需谨慎。结果提示rDNA-ITS2序列在本研究按蚊中具有良好的种内保守性和种间解析度。
  • 付凤洋, 陈斌, 钟代斌, 孟凤霞, 闫振天, 何正波, 闫桂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按蚊是我国的主要传疟媒介之一。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的蚊虫抗药性监测数据显示,多种媒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了解重庆市中华按蚊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性水平及其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我们于2011年7~9月采用WHO标准区分剂量法对重庆市璧山县和秀山县的中华按蚊做了抗药性生物测定,通过测序检测了钠离子通道IIS6节段kdr基因突变。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璧山县种群死亡率为32.72%,秀山县种群为12.62%,比1992和2001年抗性水平(死亡率分别为80.72%、76.92%)明显提高。测序得到325 bp的kdr片段,在L1014位点有TTT、TGT突变。突变统计显示,璧山县种群基因突变频率为7.23%,秀山县种群为68.60%,两个群体的基因突变与抗药性的关联未达显著水平,表明这两个中华按蚊种群L1014位点的TTT和TGT突变与抗药性表型间无关联。中华按蚊抗药性分子机理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种群,检测其他突变位点以及相关代谢酶的活性。
  • 操敏, 耿美玲, 陈乐如, 毛应华, 谭伟龙, 王长军, 朱进, 王忠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恙虫病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对安徽省合肥市一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从该病人血块中提取DNA为模板,用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引物, PCR扩增出56 kDa外膜蛋白部分基因,将扩增目的片段克隆至T载体进行测序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人血清中抗恙虫病东方体总抗体、抗东方体IgG及抗东方体IgM阳性;患者给予强力霉素治疗后迅速退热。采用PCR从病人血标本中扩增出1 320 bp东方体56 kDa外膜蛋白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在NCBI上做BLAST比对,显示该基因序列与昆明株和内蒙古株同源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序列与标准株Kuroki位于同一个分支。研究确认该发热病例为合肥市报告的首例恙虫病,其感染的恙虫病东方体为Kuroki型,推测合肥市可能为恙虫病新疫区。
  • 彭毅, 左曙青, 江佳富, 杨红, 曹务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汉城型汉坦病毒(Seoul virus, SEOV)长期感染的Vero-E6细胞过程中发现,病毒在持续感染过程中存在RNA3′末端序列缺失现象,可能对病毒的持续感染有重要作用。而自然感染的宿主动物或病人体内病毒RNA末端序列的变异情况并不清楚。本文从SEOV感染的病例血块以及SEOV检测阳性的褐家鼠肺组织中提取RNA,测定病毒S片段末端序列,并进行RNA二级结构模拟。结果发现,自然感染的宿主动物褐家鼠体内的SEOV S片段5′末端、3′末端及双末端均可出现序列缺失,而感染病例体内的病毒仅在一个克隆检测到3′末端序列缺失。与长期感染的Vero-E6细胞感染模型中仅存在较短的3′末端序列缺失现象不同,宿主动物的克隆既有较短的3′末端序列缺失,也有5′末端和双末端序列缺失,另外还有典型的大片段序列缺失。不同序列缺失类型的RNA序列二级结构模型存在显著差异。自然感染的宿主动物和病人体内的SEOV S片段序列末端存在序列缺失多样性,但前者的多样化程度更高。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序列缺失可能受宿主因素影响,并与病毒对宿主的持续感染相关。
  • 闻静, 赵刚, 焦丹, 王建华, 王晓丹, 王国政, 时晓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中俄边境黑河地区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 2012年4~10月份在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采集蜱类,种类鉴定后进行病原体检测。除森林脑炎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外,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虫、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土拉菌均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在731只蜱类标本中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巴贝西虫、土拉菌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71例立克次体,最小检出率是9.58%。可见,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病原体,且立克次体携带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 尹小平, 田延河, 虞以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述了采自新疆阿拉山口的蠓科昆虫中发现我国铗蠓属Forcipomyia的3个新记录蠓种和2个新蠓种。新纪录:阿鲁套铗蠓Forcipomyia (Forcipomyia) alutauensis Remm,多毛铗蠓Forcipomyia (Forcipomyia) hirtula (Zetterstedt),吐然铗蠓Forcipomyia (Forcipomyia) turanorustica Remm;新种:边远铗蠓Forcipomyia (Microhelea) absita sp. nov. 和艾比湖铗蠓 F. orcipomyia (Synthyridomyia) aibihui sp. nov. 模式标本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 综述

  • 童群波, 陆绍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媒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敏感、特异的核酸扩增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LAMP法被逐渐应用于寄生虫、病毒、微生物的检测,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本文就LAMP技术在寄生虫检测方面的应用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 李理, 闻礼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流动人口的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防控已成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的主要防控策略之一。本文就流动人口血吸虫病传播流行现状及防控进展进行综述。
  • 倪雪冰, 马兰, 贾娜, 江佳富, 曹务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新发蜱媒传染病不断发生,对于各种蜱媒传染病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由于蜱传播的病原体类别多样,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动物宿主广泛,流行环节十分复杂,媒介蜱中、宿主动物中、人群中的复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然而很多蜱媒传染病一直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被忽略的疾病”,人们关于蜱媒传染病复合感染的认识还比较匮乏。为此,本文通过整理、总结目前国内外有关蜱媒传染病复合感染的数据,概述美、欧洲、亚洲等蜱媒传染病多发地区中常见的莱姆病与无形体病复合感染、莱姆病与巴贝西虫病复合感染,三种及其三种以上病原体复合感染的情况,并介绍复合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从而提示人们加强对蜱媒传染病复合感染的认识,加强对临床复合感染病例更多的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