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著述

  • 张岩, 孙喜东, 刘妍, 尹继刚, 姜宁, 陆慧君, 陈启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组成特点,重新优化并合成FCR3S1.2株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膜蛋白1 (PfEMPl) DBLα区基因序列,利用PCR的方法,将优化后的基因序列分为3段。分别将全长基因和3个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通过重组蛋白与血型抗原的亲和试验,分析功能区与血型抗原是否具 有亲和力。结果表明,重组的PfEMPl-DBLa全长蛋白质及分段表达的重组蛋白对血型抗原A、B均有特异 性的亲和力。本实验结果为揭示恶性疟原虫的主要致病分子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 郑丽, 冯辉, 潘艳艳, 李莹, 孟红蕊, 周泓旭, 曹雅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47是特异性表达于疟原虫雌性配子体以及雌性配子表面的蛋白,为了评价其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 选抗原的免疫效果及其效应,本研究将约氏疟原虫Pys47完整编码区基因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获得核酸质粒,肌肉注射BALB/c小鼠。通过EL1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滴度,IFA检测疫苗的免疫活性以及免疫血清对有性阶段虫体发育的阻断效应。测序结果和酶切鉴定证实构建的质粒与要 求相符;ELISA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FA结果显示免疫血清未能明显 阻断配子体向合子与动合子的发育。因此,本实验提示作为疟原虫有性阶段特异性表达蛋白P47,可能不 是一个理想的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
  • 李文卉, 王建魁, 盖文燕, 姚菊霞, 曲自刚, 贾万忠, 罗建勋, Radu Blaga, 付宝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甘鹵景泰羊源脑多头蝴原头节提取总RNA,以Olig。(dT)纤维素柱纯化mRNA,利用Lambda ZAP II XR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了脑多头蝴cDNA表达文库。从构建的原始文库随机挑选单个噬菌斑进行 PCR,确定文库重组率和插入外源基因片段大小,鉴定文库质量。结果表明脑多头蝴cDNA表达文库的原 始库容量为1.0x106pfu,扩增后文库滴度为1.6 x 109 pfu/mL。随机挑选的165个噬菌斑克隆中,0.25 kb 以上的克隆155个,重组率为93.9%,对其中0.5 kb以上的115个克隆测序共获得104个表达序列标签 (EST),分析后得到96个单一EST序列(Unique EST),其中20个EST与绦虫基因有同源性,38个EST与 吸虫基因有同源性,4个EST与线虫基因有同源性,17个EST与其他物种有同源性,其余17个EST没有 同源基因.这些EST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多头带绦虫六钩蝴Tm16抗原、猪带绦虫副肌球蛋白、猪带绦虫 免疫原蛋白Ts76等绦虫抗原的同源蛋白以及烯醇化酶等一些酶类、热休克蛋白、肌动蛋白、核糖体蛋白等 同源蛋白。
  • 马俊英, 林恭华, 王虎, 吴献洪, 贾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对青南高原地区称多、达日、玛沁3县高原鼠兔感染的20份棘球绦 虫幼虫(棘球蝴)样品进行分子鉴定和遗传分化分析.在测序获得的700 bp长度序列中检测到17个变异位点,其中11个为简约信息位点。共检测到9个单倍型,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都表明这些单倍型都属 于石渠棘球绦虫。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显示,称多和达日种群遗传距离最近,而玛沁种群与称多、达日以 及首次报道的石渠县样本的遗传关系较远,此外玛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其他2个种群,推测玛沁地 区可能是青南地区石渠棘球绦虫的起源地之一。单倍型谱系关系分析显示,所有单倍型以及之前报道(Xiao et al.. 2005)的石渠县样本以H1为中心形成辐射状结构,这与前人的研究結论即石渠棘球绦虫单倍型呈现链状结构相反,显示出石渠棘球绦虫遗传分化规律的复杂性。
  • 王刚, 郑重, 罗森, 董言德,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调査和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中老边境蚊虫多样性状况,应用灯诱法和釆集幼虫法对西双版纳州中 老边境上5个村落和周边方圆4 km原始森林内的蚊虫的优势种组成、蚊虫群落结构的集中性指数、多样性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居民区共采获蚊虫8 762只,共8属33种,隶属于蚊科 Culicidae中的伊蚊属Aides,库蚊属Culex,按蚊属Anopheles、曼蚊属Mansonia,柯蚊属Coquillettidia 、阿蚊属Armigeres、蓝带蚊属Uanotaenia和小蚊属Mimomyia,其中优势种蚊虫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微小按 蚊:在非居民区共采获蚊虫535只,共9属46种,隶属于蚊科Culicidae中的伊蚊属Aedes、库蚊属、按蚊属Anopheles 、巨蚊属Toxorhynchites、领蚊属Heizmannia、局限蚊属Topomyia 、钩蚊属Malaya 、杵蚊属 TVgeroides和蓝带蚊属Uanotaenia,其中优势种蚊虫为冃纹伊蚊.结果表明,居民区和非居民区其生物群落内种群结构稳定,均匀度较好。
  • 谭伟龙, 董言德, 王忠灿, 李春晓, 汪中明, 赵彤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淡色库蛟Culex pipiem pallet钠离子通道L1014位点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相关点突变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以突变位点为3’端设计两条特异性上游引物,和一条非特异下游引物组成两对引物平行双管法,用荧光定最PCR扩增快速检 测淡色库蚊钠通道LI0I4F突变的SS, SR, RR3种基因型。用此方法对48个北京淡色库蚊样本进行基因 分型,42个样本检测结果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AS-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得到SS (TTA/TTA)基 因型21个,占50.0%, SR (TTA/TTT)基因型16个,占38. 1%, RR (TTT/TTT)基因型5个,占 11-9%,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另外6个样本检测结果与AS-PCR检测结果不一致,测序显示:TCA (LI014S)、TTC (L1014F)突变各1株,另4株为敏感纯合子。因此,PCR SYBR GREEN扩增灵敏度 (93.75%)低于AS-PCR法(100%),但特异性较高,达100%;分析原因可能是被检测样本引物结合部 位多态性较高,影响了引物的结合,而AS-PCR凭经验能完成部分结果的判断。综上所述,用PCR SYBR GREEN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淡色库蚊的L10I4F基因突变仍是一种值得采纳的等位基因分型方法。
  • 高慧, 杨晓野, 李云章, 武红飞, 赵治国, 顷王瑞, 刘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蒙古根河地区寄生于驯鹿皮下的鹿皮蝇Hypodem diana II、Ⅲ期幼虫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及描述,特别是在蝇蛆的伪头、体节刺和气门板结构匕给出 了重要特征。结果表明:II期幼虫典型的形态特征是第I体节背面有一簇长棘,腹面有一簇短棘,而m期 幼虫伪头口裂背侧有两个小的退化肉质突起;第1体节背侧明显具横棘;第10体节腹面仅在后缘出现小 棘,前缘裸;后气门呈对称“c”形,表面较平,气门环不闭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光镜下所看到的所谓 后气门板上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气孔”并不是真正的气孔,而是一个较薄的透明薄膜状结构,膜中央有一和孔长轴平行的气缝。
  • 魏绪强, 李宗麟, 乾坤, 曾晓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价敌敌畏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种群繁殖力的影响。室内测定了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F。代成虫的干扰作用,通过组建两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影响下德国小蠊F1代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系统分析了药剂对徳国小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敌故後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处理的德国小蠊每代平均产卵荚数及产卵数分别为2. 67、2.33枚和38.00、34. 33只,对 照组德国小蠊平均产卵荚数和产卵数分别为3.67枚利42. 00只;对照组德国小蠊雌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 卵间隔期分别为120.30、27.07和24.57天,处理组(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德国小蠊雌虫寿命分别为 112.30、93.73天、而产卵前期、产卵间隔期分别为31.63, 30. 37和28. 80、31.77天,与对照组具有统计 学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两种药剂对德国小蠊F0代是通过缩短成虫寿命、减少雌虫产卵量和延长产卵间隔 期来影响F0代种群数量的。而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胁迫下对德国小蠊F1代种群动态的后续影响表现为F1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降低.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研究结果表明两 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对徳国小嫌具有持续控制作用,不存在刺激徳国小蝴增殖的现象。
  • 刘国平, 曹毓存, 王旭, $\boxed{\hbox{陈继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采自四川省九龙县库嫁属一新种: 九龙库螺Culicoides jiulongensis Liu et Wang sp. nov., 本新 种与Culicoides sublatifrontis Smatov et Isimbekov, 1971相近似,但后者雌虫2个受精囊等大,触角嗅觉器见于 第3, 7, (10),11~14,大顎齿16枚,小顎齿21枚,头喙比(H/P) 1.03与本新种明显不相同;本新种 与 Culicoides lalifrontia Shakrizjanova, 1962 也相近似,但后者触角比(AR) 1.00 (0. 94 ~ 1. 10),触须比 (PR) 1.84 (1.33 ~ 2. 00),大數齿15 ~ 17枚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新发现了中国新纪录种: 切割库螺 Culicoides abchazicus Dzhafarov, 1964。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 110034。
  • 孙悦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补充描述狭谷绳 Simulium (Gomphostilbia) synanceium Chen et Cao, 1983,幼虫。
  • 综述

  • 吴国泉, 齐萌, 菅复春, 张龙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兔隐抱子虫是新近发现的人兽共患隐抱子虫种,已引起全球关注。本文对其分类地位、流行病学及 分子特征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 学术交流

  • 黄恩炯, 蔡亨忠, 王光辉, 高博, 张建庆, 王宇平, 张建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建的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种类丰富,存在许多虫媒病的自然疫源地或流行区。在进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同时,应密切关注虫媒传染病及其传播媒介,加强监测和检疫,以保障海峽西岸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 简报

  • 曹晓梅, 王静, 孙肖红, 胡孔新, 魏莲, 高旭, 赵刚, 王玉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7年中俄联合监测小组在中俄边境7个口岸地区捕获的鼠进行病原体检测,以了解中俄边境鼠 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鼠肺标本中的汉坦病毒RNA。PCR方法检测鼠肝脏、脾脏中 的鼠疫杆菌、土拉杆菌、莫氏立克次氏体的DNA核酸。PCR方法检测肾脏中钩端螺旋体DNA核酸。ELISA 方法检测血清中出血热病毒总抗体' 胶体金法检测鼠疫杆菌抗体、钩端螺旋体抗体、土拉杆菌抗体、莫氏 立克次氏体抗体“结果显示鼠疫杆菌抗体、钩端螺旋体抗体、土拉杆菌抗体、立克次体抗体检测结果均为 阴性。鼠疫杆菌、土拉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的DNA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汉坦病毒3例核酸阳 性,出血热总抗体8例阳性。结果表明中国抚远、俄罗斯布市、哈巴3个口岸地区应该注意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
  • 王飞鹏, 黄恩炯, 肖武, 王光辉, 高博, 张灵玲, 关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并对两品系的IV龄幼虫和成蚊的可溶性蛋白提取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比较,抗性品系的幼虫化蛹率明显提高.但羽化率无显著性差异。SDS-PAGE分析表明两品系的IV龄幼虫与成蚊蛋白条带均有明显区别:成蚊有分子量约为200 kDa的特异性条带,而幼虫则无; 但两品系的幼虫、成蚊间的蛋白条带均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