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0-12-25
      
  • 全选
    |

    著述

  • 于师宇, 李巍, 宫鹏涛, 张西臣, 李建华, 李春雨, 苏利波, 刁玉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Nested PCR引物扩增牛源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dium parvum、羊源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牛源安氏隐孢子虫C. andersoni、鸡源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及猪源隐孢子虫C. suis 18S rRNA基因突变区,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其片段大小分别为212、213、213、213和210 bp。将测得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分析并与NCBI数据库中相同与相近种株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 进行相似性分析并用TREECON软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测得的5株隐孢子虫与各自相同种相似性为98.1%~100%,与其他种相似性为90.1%~98.6%。分析显示在此突变区设置特异酶切位点能区分开C. parvum, C.andersoni, C. baileyiC. suis,位点分别是TaqI、BstUI、MseI。本研究为我国隐孢子虫分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 丁建祖, 俞丽玲, 楼涤, 严晓岚, 陆绍红, 卓敏敏, 闻礼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抗人IgG单克隆抗体标记红色乳胶微球作为探针,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运用免疫间接法原理,建立了全血快速检测血吸虫抗体乳胶免疫层析法(WB-DLIA)。以WB-DLIA和ELISA分别检测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病人标本,阳性符合率为94.40%(51/54)和96.30% (52/54);检测正常人标本,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6%(252/261)和 95.40%(249/261),两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0.21和0.618,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0.91和0.92;对并殖吸虫感染者全血检测的交叉反应率为43.8%(7/16),其他寄生虫感染者全血检测的交叉反应率为0(0/29)。研究结果显示WB-DLIA与ELISA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前者无需分离血清和任何仪器,结果观察清晰,操作更加简便和快速,且易于保存运输,更加适于临床检测、基层推广和大规模现场筛查。
  • 王鑫, 韩红玉, 黄兵, 姜连连, 赵其平, 董辉, 韩静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鸡球虫种类的快速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检测实验室保存虫株受污染状况,分别对单卵囊分离繁殖及实验室长期传代保存的6株巨型艾美耳球虫(EMSH01、EM4101、EMES01、EMBA01、EMTY01和EMTO01)、4株柔嫩艾美耳球虫(ETDS01、ETGD01、ETAD和ETAM)、1株堆形艾美耳球虫(EA1201)、1株变位艾美耳球虫(EMIS01)、1株毒害艾美耳球虫(ENGD01)收集卵囊,纯化、提取总DNA,根据巨型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形艾美耳球虫的RAPD和SCAR分子标记、ITS-1区序列分别设计Tn-F与Tn-R、Mx-F与Mx-R、Ac-F与Ac-R、ET-1与ET-2、EM-1与EM-2、EA-1与EA-2等6对特异性引物,对13个虫株分别进行PCR扩增,1%琼脂糖电泳分析片段大小。结果显示:用引物Tn-F与Tn-R、ET-1与ET-2对ETDS01、ETGD01、ETAD、ETAM、EMTO01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余4种8个虫株未见条带;用引物Mx-F与Mx-R、EM-1与EM-2对EMSH01、EM4101、EMES01、EMBA01、EMTY01和EMTO01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余4种7个虫株未见条带;用引物Ac-F与Ac-R、EA-1与EA-2对EA1201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余4种12个虫株未见条带。结果说明特异性引物PCR方法鉴定的5种球虫与原常规生物学方法鉴定的结果一致,检测出保存的巨型艾美耳球虫EMTO01虫株受柔嫩艾美耳球虫污染,其余虫株未发现交叉污染。研究证明利用特异性引物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鸡球虫种类与卵囊纯度的鉴定。
  • 李文娟, 张苍林, 杨亚明, 周红宁, 李振伦, 黄复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实验室云南微小按蚊饲养品系,以观察该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采用常规人工方法饲养微小按蚊和直接叮咬吸血法进行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观察。实验表明微小按蚊在室温26~28℃、相对湿度60%~75%、水温23~25℃,每日光照12h的实验室条件下,其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分别为83.1%、78.2%、92.6%,并观察10批次微小按蚊,他们间的孵化率、化蛹率及羽化率无统计学差异;人工感染6例间日疟患者中,3例感染者微小按蚊蚊胃卵囊阳性,它们的卵囊感染率分别为61.6%、87.5%和100.0%。结果表明云南微小按蚊饲养条件在26~28℃、相对湿度60%~75%、水温23~25℃下生长发育较好,同时,该蚊对间日疟原虫仍然敏感。
  • 连宏宇, 臧颖惠, 边长玲, 岳仁苹, 李君, 张丽云, 龚正达, 张宏涛, 张正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调查和了解云南省丽江市主要自然风景区蚊类多样性状况,应用灯诱法对丽江市虎跳峡、石鼓、黎明、宁蒗、拉市海、文笔海、程海、泸沽湖共8个自然风景区居民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调查取样,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共捕获蚊类 45 346只,发现蚊类2亚科4属28种。 其中, 库蚊属(Genus Culex) 14种,按蚊属 (Genus Anopheles) 7 种,伊蚊属 (Genus Aedes) 6种,阿蚊属 (Genus Armigeres) 1种。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为优势种(占83.80%),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为常见种(占8.09%),其余26种蚊子的数量相对较少(合计占8.12%)。 在8个风景区中,泸沽湖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指数1.7863)最高, 其次是虎跳峡(多样性指数1.6178),而生态优势度和密度均都较低;反之,物种多样性最低为石鼓(多样性指数0.3649),而其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密度为最高。 结果表明丽江市自然风景区蚊类的组成较为丰富,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优势种和常见种,优势种三带喙库蚊主导了当地风景区蚊类的生态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各风景区气候环境条件和周边耕作地类型对蚊类的群落结构、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认为,保护自然环境,改变周边农耕区耕作和种植类型,提高环境异质性,对抑制蚊类密度、提高蚊类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 张令要, 詹发先, 谭梁飞, 岳金亮, 彭清华, 雷朝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卵粒的孵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1、10 和100 mg/L硫酸铜溶液中,白纹伊蚊卵粒孵化率与自来水对照有显著差异;而在0.5 mg/L硫酸铜溶液中,孵化率差异不显著。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白纹伊蚊幼虫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0和100 mg/L的硫酸铜溶液对Ⅰ~Ⅱ龄白纹伊蚊幼虫有强烈的致死作用,蚊幼虫24 h后死亡率为100%。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白纹伊蚊孕蚊产卵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然而绊根草浸液可以减弱此驱避作用。在现场试验中发现:放置一周后,所有盛有自来水的容器内全部孳生有白纹伊蚊幼虫或蛹,而在100 mg/L硫酸铜溶液的容器中,前7周几乎未发现蚊幼虫或蛹的孳生,自第7周始,孳生蚊幼虫的阳性桶数才不断增加。硫酸铜溶液可以应用于白纹伊蚊幼虫的控制。
  • 阎婷, 赵彤言, 董言德, 李春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A克隆技术,在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的基因序列上设计引物,PCR扩增后将特异性产物连入T载体中,提取质粒,经测序分析验证后,测定浓度,稀释获得标准品,采用SYBR green法进行实时定量PCR,并绘制标准曲线,作为白纹伊蚊各种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中的内参照物。结果表明:利用此标准品制备的标准曲线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和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3.3287,R2=0.9980);实时定量PCR熔解曲线分析表明,温度在83℃±0.5℃的PCR产物是白纹伊蚊肌动蛋白序列上的特异性产物,表明此标准品是白纹伊蚊肌动蛋白特异性的。本实验成功建立白纹伊蚊β-actin基因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作为内参照物运用于白纹伊蚊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 黎唯, 叶瑞玉, 黄志光, 叶刚, 丰宪磊, 尹小平, 于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项实验的目的是观察鼠疫媒介蚤簇鬃客蚤Xenopsylla skrjabini Ioff, 1928的生活史并证实该蚤是否能叮人吸血。标本采自新疆克拉玛依市艾里克湖畔的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体上。在26±0.5℃,RH 80%±5% 条件下,以小白鼠为供血动物,在实验室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用刚羽化2~3天的子1代成虫在4人的前臂和踝部皮肤上做叮人吸血试验。结果显示,幼虫期11天,蛹期12天(10~15天),卵期(包括孕卵期)6天,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平均需29天。60只受试蚤(22♂♂,38♀♀)中,能叮人吸血者29只(10♂♂,19♀♀),吸血率为48.3%。簇鬃客蚤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平均历经29天。该蚤两性均能叮人吸血,吸血率为48.3%。
  • 赵江山, 姚卫建, 焦丽, 闫昊, 岳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述了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鳃上的1种锚首虫科、锚首虫亚科、锚首虫属的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1966。所获标本与Eegens(1966)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仅各部量度等方面略有差异,经比较鉴定为我国锚首虫属一新记录种。本文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特征图,同时对该寄生虫的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探讨。
  • 白学礼, 闫立民, 吴厚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述栉眼蚤科Ctenophthalmidae Rothschild, 纤蚤属Rhadinopsylla Jordan et Rothschild, 1912角头纤蚤亚属Actenophthalmus C. Fox, 1925的2新种, 标本采自宁夏六盘山自然保护区(106°11'N,35°45'E)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体上,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 冯炎, 叶宗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中国阳蝇属3新种:云南阳蝇Helina yunnanica sp. nov., 海晏阳蝇Helina haiyanicus sp. nov.和鲁阳蝇Helina luensis sp. nov. 模式种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 孙虹, 龚斌, 柯明剑, 吴兆祥, 郭启良, 虞以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发现于澳门的毛蠓2新种,分别是何氏毛蠓Dasyheleahei Yu, Sun et Gong sp. nov. 和开叉毛蠓Dasyhelea dixa Yu, Wu et Guo sp. nov. 模式标本均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 综述

  • 孙明, 关贵全, 任巧云, 殷宏, 罗建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蜱是寄生于脊椎动物体表的一类常见寄生虫,同时又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实现蜱的无害化长效控制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利用天敌生物对植物病虫害开展的生物防治已取得了许多可喜进展。本文欲借鉴农林害虫生物防治的思路,结合蜱类生物防治中的初步研究成果,对蜱的天敌生物进行探讨,以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
  • 马丽华, 黄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传统形态分类、生理生化、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昆虫分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
  • 谷俊朝, 刘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弓形虫是一种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常见寄生虫,特别是当孕妇感染弓形虫后,约有40%的孕妇会通过胎盘将弓形虫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产生各种先天性弓形虫病,给胎儿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控制好弓形虫感染与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