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著述

  • 刘杨, 曹雅明, 朱晓彤, 冯辉, 郑丽, 金子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季节混合流行区云南省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候选抗原Duffy抗原结合蛋白(DBP) 基因多态性特点,提取19株我国云南株疟原虫基因组DNA,PCR 扩增DBP R Ⅱ区基因片段。以Sal I 标准株作为参照,对所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排序分析,检测基因突变位点,以中性检验分析评估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中国间日疟原虫混合流行区云南分离株PvDBP R Ⅱ的基因多态性与南美、中非等流行突变位点一致,未发现地区特异性的突变位点,但与国内单一流行区湖北和浙江地区突变位点存在一定差异。原因可能为整体上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呈正向选择趋势。上述结果可为以PvDBP R Ⅱ为基础建立有效传播阻断疫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 张慧, 赵文娟, 薄新文, 王新华, 李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EST计划获得1 080个基因片段,制备了扩展莫尼茨绦虫cDNA芯片。该芯片一个域有52行、78列,密度为863点/cm2,其中包含1 080个靶基因、9个阳性对照、16个阴性对照、8个空白对照,每个基因做3个重复。用扩展莫尼茨绦虫的成节与头颈节总RNA与芯片进行杂交,获得了成节与头颈节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分析差异系数为0.1807,共找到91个在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节高表达基因,幼节高表达基因81个,其他的基因表达差异不大。通过同源性比对分析,成节高表达基因主要有钙调节蛋白、外致密纤维精子尾、富含半胱氨酸蛋白前体和卵黄蛋白原等;头颈节高表达基因主要有果糖-二磷酸盐醛缩酶、皮层细胞蛋白和胶原等。该芯片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扩展莫尼茨绦虫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对基因表达差异进行高通量检测。
  • 黄凌风, 汪文澜, 林施泉, 潘科, 贾晓燕, 朱致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温度对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Cafeteria roenbergensis的生长率和细胞体积的影响,观察了细胞体积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结果显示,当食物浓度满足饱和摄食要求时,在12~28℃的实验温度区间内,该种异养鞭毛虫的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率为0.19~2.09 d-1;不同培养温度和不同生长期的鞭毛虫平均细胞体积有很大差异,最大平均细胞体积均出现在开始进入指数生长期的阶段;20℃和28℃条件下,C. roenbergensis分别于接种后48、36 h平均细胞体积达到最大,分别为31.92和26.03 μm3,是实验初始阶段细胞体积的304%和253%,其后,细胞体积逐渐减小,但仍明显大于初始阶段的细胞体积。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该鞭毛虫的生长适应策略可能存在差异。
  • 黄丽琴, 郭宪国, 吴滇, 王乔花, 周东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寄生在小兽体表的革螨是具有重要医学意义的节肢动物。本文用物种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对云南省28县市5个动物地理小区小兽体表革螨的生态分布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捕获的14 544头小兽隶属于10科35属67种, 共采集到革螨80 791只,经分类鉴定属于10科33属112种。结果表明横断山中部小区革螨和小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比其他动物地理小区的高。纳氏厉螨和毒厉螨是云南省的优势种和广布种,其生态分布和海拔没有明显的关系。与此相反,小兽宿主的分布因小区和海拔的不同而不同,黄胸鼠和褐家鼠主要分布于海拔1 600 m以下,而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是海拔2 600 m以上的优势种。革螨和小兽的多样性表现出随海拔减少而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宿主因素(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是影响革螨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降雨量和经度。云南省革螨的物种多样性与小兽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 王宇平, 高博, 张建庆, 王光辉, 黄恩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克隆并测定福建省五条蚋Simulium (Simulium) quinquestriatum和黄毛纺蚋Simulium (Nevermannia)aureohirtum nrDNA-ITS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发表的Simulium亚属和Nevermannia亚属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探讨其在蚋类分子分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各蚋种克隆株ITS2序列均与相应物种聚类,符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可作为蚋种鉴定和近缘种类鉴别的遗传标记之一;ITS1序列在五条蚋中同源性较低(88.3%),不适合做分类遗传标记;黄毛纺蚋泉州、漳浦两地理株间存在变异。
  • 吴丹丹, 孟凤霞, 孙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分别以雌、雄大白鼠为供血动物饲养猫栉首蚤,收集并记录猫栉首蚤每日产卵量,同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便排放量,分析产卵量与排血便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猫栉首蚤的产卵历期平均57天,其中,雌鼠供血组每蚤平均一生产卵量为51.3±11粒,平均每天产卵0.9±0.2粒;雄鼠供血组每蚤平均一生产卵量为57.6±29粒,平均每天产卵1.0±0.5粒,两者产卵量无明显差异;同时猫栉首蚤的产卵量与产卵时间之间呈负相关,其中雌性大白鼠供血的决定系数为0.8002,雄性大白鼠供血的决定系数为0.5835。在一次大白鼠供血周期内,不同性别大白鼠供血时猫栉首蚤的产卵量和排血便量都呈现规律性变化,雌鼠供血组蚤的产卵量与产血便量呈双峰曲线,雄鼠供血组蚤的产卵量为单峰曲线。可见,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猫栉首蚤产卵量与供血大白鼠的性别无关,不存在宿主性别依赖性。产卵量与血便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反映了猫栉首蚤对宿主的适应性及选择宿主的特异性。
  • 李永权, 冯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采自中国新疆地区蝇科Muscidae中的阳蝇属 Helina Robineau-Desvoidy 1新种,命名为玛纳斯阳蝇 H. manasensis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 综述

  • 周洪昌, 王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恶性疟原虫在终末分化的红细胞中发育生长,虽然可以有效的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但同时也面临没有现成的转运系统可供利用等方面的挑战。事实上,红内期疟原虫发展了一套新的转运系统用于其自身蛋白在宿主红细胞中的转运。本文将综述最近几年来红内期恶性疟原虫有关转运信号、蛋白分选和转运等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
  • 郑学礼, 罗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是黄热病(Yellow fever,YF)和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分布于世界各地。我们就埃及伊蚊种群遗传、媒介感受态的生理遗传、蚊与黄病毒相结合的受体、环境因素对虫媒病毒传播的影响、埃及伊蚊对黄病毒媒介感受态变化、绘制控制埃及伊蚊对黄病毒媒介感受态的基因图、埃及伊蚊媒介感受态遗传、鉴定控制埃及伊蚊媒介感受态的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做出综述。以加强下列关键问题:Aedes aegypti种群当中媒介感受态多少变化归因于遗传效应,环境因子引起变化如何。在这些遗传位点等位碱基,如何决定感受态?如何探索遗传和环境成分影响自然种群内媒介感受态。
  • 刘慧, 孟凤霞, 鲁玉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目前拟除虫菊酯在蚊虫防治中的使用情况、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和蚊虫抗药性监测过程中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认为生物测定方法检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在实际应用中简便、快捷,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解毒代谢酶系在蚊虫对拟除虫菊酯抗性检测中的研究深入,都为寻找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 简报

  • 孙肖红, 张晓龙, 周麟, 杨旭, 陈文年, 胡克林, 岑江, 王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中越河口—老街双边边境地区蚊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2008年11月在云南省河口县及越南老街省老街市4个地点的畜圈,于夜间用电动诱蚊灯采集蚊虫,并对雌蚊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在中国河口采集库蚊、按蚊、阿蚊、伊蚊、小蚊共5属19种678只,在越南老街采集到库蚊、按蚊、伊蚊、阿蚊、曼蚊、蓝带蚊6属20种1 334只。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是河口、老街夜间畜圈数量最多的蚊种;河口的骚扰阿蚊构成比比20年前有所增加;致倦库蚊在老街蚊虫中构成比仅次于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与河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