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著述

  • 古少鹏, 韩春来, 郑明学, 韩克光, 曹宏卿
    2008, (02):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山西省某鸡场鸡球虫感染粪便样品中获得1株纯种球虫,鉴定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并命名为Eimeria tenella SX010323,并对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1)该球虫卵囊寄生于盲肠、为宽卵圆形,卵囊壁光滑、褐色,无卵膜孔,有极粒,无内、外残体。孢子囊呈长卵圆形,有斯氏体。卵囊大小范围为(16.80~28.80)μm×(14.40~25.20)μm,平均大小为(21.54±0.24)μm×(17.85±0.24)μm,形状指数为1.21±0.05。子孢子,大小范围为(10.20~12.75)μm×(4.40~7.25)μm,平均大小为(11.54±0.24)μm×(6.27±0.43)μm。潜隐期为141 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9 h;(2)63只11日龄的海兰白公雏随机分为7组,分别口服感染此新鲜卵囊1×103、5×103、1×104、2×104、5×104、1.0×105个,并设立不感染对照组。结果表明:所有感染组增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感染组间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加,增重和增重率显著降低,血便率和盲肠病变记分增加(P<0.05);(3)将4℃分别保存17、13、10、4、1个月和新鲜孢子化的虫株卵囊,以1.5×104个/只的剂量感染11日龄雏鸡,每组10只。结果表明:保存1个月和4个月活力较高,保存10个月活力开始下降,保存13、17个月活力下降较大。
  • 乔军, 杨松涛, 夏咸柱, 冯娜, 戈锐
    2008, (02):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虎源分离株中扩增出ROP10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该基因全长1 761 bp,编码586个氨基酸,其中前2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RH株相比,16个核苷酸存在变异,导致7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但两者N-联糖基化位点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差异,两虫株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8.8%。转化重组质粒pETROP10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出分子量为67.6 kDa的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3.8%。
  • 刘晓东, 陈强, 柯翎, 林天龙
    2008, (02):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伪指环虫病是严重危害鳗鲡养殖的寄生虫病。为了寻找其生活史薄弱环节,给生产实践提供防制思路,本研究对寄生于欧洲鳗鲡的秉伪指环虫的生活史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证实温度是影响虫卵孵化的决定因素,还有以下新发现:纤毛幼虫具正趋光性;成虫在排卵过程中,有新卵同时开始形成;纤毛幼虫以头端或尾端出卵的方式孵化;显微镜和SEM观察均显示虫体中部的纤毛主要分布在腹部,并非完全环绕;高盐溶液短暂处理能终止虫卵的发育。
  • 余品红, 陈建设, 张迟, 张华勋, 陈辉
    2008, (02):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湖北省农村居民蛔虫感染主要危险因素,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3年湖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所得蛔虫感染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病例组,按性别和年龄匹配200例健康对照,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因素与蛔虫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蛔虫感染与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尿施肥、落地食物不洗捡食和喝不洁生水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OR值分别为2.785、2.669和0.051。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改进不良劳动生产方式,改善不良饮食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蛔虫感染。
  • 张灵玲, 关怡, 黄勤清, 关雄
    2008, (02):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武夷山的5份土壤样本进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菌株的分离,获得2株Bt新菌株,编号分别为QQ3和QQ17。生物测定结果表明,QQ17对白纹伊蚊有很高的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达95.6%,超过标准菌株Bt H-14;SDS-PAGE结果显示,QQ17菌株含多种杀蚊蛋白。因此该新菌株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杀蚊制剂候选菌株。
  • 孟凤霞, 刘起勇, 冯延龙, 陈建强
    2008, (02):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展蚤传疾病的传播机制、蚤的生理毒理、杀蚤剂的药物开发等研究提供材料,我们用印鼠客蚤的实验室种群进行蚤的羽化规律研究。该种群用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小白鼠作为供血动物。结果表明,在每1 000只蚤的繁殖体系中,供血10天后,子代蚤羽化开始的前4天,雌虫占全部成虫的98.6%;羽化的第9、10天为高峰,雌性的日羽化指数(日羽化率×日雌性比)分别为7.3%和6.7%,第14天以后逐渐下降;羽化开始的第5天后,雄蚤的羽化量逐渐增加,到第14天达到高峰,日羽化指数占全部成蚤的5.9%。成蚤日累计羽化率随时间的变化为“S”型。雌性印鼠客蚤的羽化数量与时间呈负相关。可见,印鼠客蚤的雌性个体比雄性发育快,分别存在不同的羽化高峰,两个高峰重叠,延长成蚤羽化高峰日。
  • 孟艳芬, 郭宪国, 门兴元, 钱体军, 吴滇
    2008, (02): 89-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云南省吸虱昆虫区系分布状况,选择云南省境内17县(市)进行哺乳动物(主要为小兽)体表吸虱调查。小兽诱捕、吸虱采集及分类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捕获的哺乳动物共 7 305只(含3只大型哺乳动物)被鉴定为啮齿目、食虫目、攀NFDA2目、食肉目、兔形目和偶蹄目6个目中的11科28属47种。从7 305只宿主体表共采集吸虱34 540只,鉴定为7科9属29种(含寄生在偶蹄目上的2科2属3种)。调查结果表明,吸虱种类明显少于所捕获的哺乳动物宿主种类,29种吸虱在不同的动物地理区域分布不均衡,横断山中部小区和南部小区的种类相对较丰富,广布吸虱种类为太平洋甲胁虱、棘多板虱和麝NFDA2钩板虱。
  • 许荣满, 孙毅
    2008, (02): 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中国虻属丽毛虻组研究的最新进展。描述了2新种,命名为保海虻,新种T. baohaii sp. nov.和副黄边虻,新种Tabanus paramarginatus sp.nov.
  • 蔡茹, 安继尧, 李朝品
    2008, (02):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述四川省峨眉山蚋属Simulium蚋亚属Simulium一新种,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胡经甫命名为经甫蚋 S. (S.) jingfui sp. nov.该蚋与S. (S.) himalayense Puri,1930,S. (S.) taiwanicum Takaoka,1979,S. (S.) shanxiense Cai and An,2003,S. (S.) immortalis Cai and An,2003,S. (S.) chamlongi Takaoka and Suzuki,1984相似,但是,雌虫的生殖叉突具内突和外突,肛上板椭圆形,前腿基节、转节、股节棕黄色;生殖腹板板体短,其长约为顶端宽度的0.8倍,与上述蚋种明显不同。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 综述

  • 李淑珍, 郭增柱
    2008, (02):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孢子虫属(Pneumocystis)含多种具宿主种特异性的肺孢子虫,它们可以诱导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宿主产生肺孢子虫肺炎。断乳兔可自发发生肺孢子虫肺炎,引起典型的肺部病理组织学改变。本文就兔源肺孢子虫光镜与电镜结构、基因和种系发育学特点进行综述,并与其他种肺孢子虫进行比较,从生物学与种系发育学上证据表明兔源肺孢子虫应是一新种肺孢子虫,同时也证实了肺孢子虫具有遗传多样性。
  • 丁雪冰, 陈晓光
    2008, (02): 108-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转基因技术对蚊虫进行遗传修饰使其密度下降或降低其传播疾病的能力是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一个新策略。其核心问题是外源基因在转基因蚊虫体内的表达。本文从转基因蚊虫的表达载体、外源基因表达特性及效应、转基因蚊虫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黄恩炯, 郭晓霞, 赵彤言
    2008, (02): 115-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嗅觉是昆虫产生行为的重要基础,阐明昆虫嗅觉机理有助于调控昆虫行为和进行害虫治理。近年来,随着昆虫行为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昆虫电生理的快速发展,许多与嗅觉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和相关基因被发现和克隆,深入研究昆虫的嗅觉反应机理已有可能。作者从气味分子、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受体等方面对昆虫的嗅觉反应机理进行了综述。
  • 简报

  • 陆小军, 孙昌瑞, 马莹, 廖琳, 胡孝素
    2008, (02):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基因打靶构建基因缺失株是利什曼原虫分子水平研究的有效方法,而筛选特定的转化体是研究成功的第1步。筛选转化体常用抗生素筛选法。本文通过观察潮霉素和嘌呤霉素不同质量浓度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分离株的生长抑制情况,确定了在抗性基因转化的阳性克隆筛选中,潮霉素及嘌呤霉素的适宜筛选浓度分别为32和10 μg/mL。本实验的结果为下一步筛选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缺失株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 孙毅
    2008, (02):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Excel电子表格为基础,根据蚊、蝇、蚤、蜱、螨等媒介生物的形态分类与生物学基础数据的特点,建立了中国媒介生物基础数据库和中国媒介生物形态分类专用数据库,并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工具,利用Excel-Visual Basic无缝对接技术,编制了中国媒介生物电子检索与信息管理软件,该软件具备图文引导分类鉴定功能,并具备主要形态特征(图、文)、宿主动物、生活习性、医学重要性、地理分布(图文)等信息查询功能,以便该领域现场应用与突发应急处置。
  • 2008, (02): 119-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