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8-03-25
      
  • 全选
    |

    著述

  • 曹利静, 冯宪敏, 卢思奇, 张西臣, 王凤云
    2008, (01):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ruvate phosphate dikinase,PPDK)可能是蓝氏贾第鞭毛虫能量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的关键酶桩一。为了进一步探讨该酶在贾第虫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本文采用RNA draw软件分析贾第虫编码PPDK的基因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反义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e ribozyme),克隆该核酶序列并与犬贾第虫病毒(GCV)连接,构建了载有特异性锤头状核酶的贾第虫病毒重组载体pGCV634/H5/2174。该载体经线性化处理后进行体外转录,转录产物以电击方式转染对数生长期的贾第虫滋养体。提取转染后24 h虫体总RNA,并以其为模板进行RT-PCR验证转染效果和对靶mRNA的切割效果。结果初步证实了该载体对虫体细胞内编码PPDK 的mRNA具有切割作用。
  • 丁雪冰, 陈晓光
    2008, (01): 8-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按蚊偏嗜性密码子对鼠源性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单链抗体2a10基因进行改造,并融合按蚊抗菌肽cecropin A编码基因。将获得的cecrop-m2a10融合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blot分析并利用琼脂糖扩散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对鼠源性环子孢子蛋白单链抗体2a10中6种氨基酸的170个核苷酸进行了改造,融合cecropin A编码基因,成功构建了cecrop-m2a10融合基因。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以融合蛋白和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包涵体经尿素溶解变性及透析复性后表达蛋白的纯度达75%并具备抗大肠杆菌DH5α的活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cecrop-m2a10在转基因蚊中的多重抗病原效应提供了基础。
  • 黄欣梅, 宋小凯, 徐立新, 严若峰, 李祥瑞
    2008, (01):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孢子化卵囊及第2代裂殖子为材料,应用RT-PCR技术克隆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江苏分离株5401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为864 bp,序列本身是一个开放阅读框,将克隆得到的基因与国外报道的5401基因比较,第174位和第287位发生突变,碱基分别由T突变为C,由C突变为T。第1个为无义突变,第2个突变引起第96位氨基酸由A变为V。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9.7%。将所获5401基因克隆到pGEX-4T-2获得重组质粒pGEX-4T-2-5401,转入宿主菌BL21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大鼠抗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高免血清对原核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有2条融合蛋白,大小分别为90 kDa和80 kDa左右。
  • 王进产, 张龙现, 赵金凤, 宁长申, 菅复春
    2008, (01):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核基因组的功能蛋白丙酮酸∶NADP+氧化还原酶(pyruvate∶NADP+ oxidoreductase,PNO)编码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对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隐孢子虫虫株进行扩增测序,用ClustalX 1.81对扩增序列与GenBank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用Paup4.0程序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最大简约法(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不同隐孢子虫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并以18S rRNA和HSP70基因构僵的基因树作参照,进而评价PNO这一基因座是否适合作为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和进化关系分析的基因座。结果表明通过PNO构建的进化树将隐孢子虫分为2大类:Cryptosporidium bailey和C.meleagridis处于一个分枝,C.hominis、C.parvum牛基因型和C.parvum鼠基因型处于另一个分枝上。不同隐孢子虫之间的同源性介于95.0%~100%,能有效区分隐孢子虫不同基因型。因此,PNO基因序列也适合作为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系发育的遗传标记。
  • 郝冉, 杨雅平, 杨静, 王少华, 诸欣平
    2008, (01): 2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旋毛虫Ts87基因的功能,通过RNA干扰途径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针对Ts87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dsRNA、siRNA,通过浸泡方式分别将dsRNA、siRNA导入肌幼虫体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s87基因及旋毛虫管家基因GAPDH的表达。此外,测定RNA干扰作用下的肌幼虫体外存活率的变化。根据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dsRNA及siRNA均能有效抑制Ts87基因mRNA的表达。此外,两种RN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肌幼虫体外存活率。实验表明,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抑制旋毛虫功能基因Ts87表达,从而为研究旋毛虫基因的功能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 王君, 王锡乐, 陈梅玲, 李冠武, 温博海
    2008, (0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克隆并表达五日热巴通体外膜蛋白HbpA的基因,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初步分析,采用PCR方法从五日热巴通体基因组DNA扩增hbpA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pA;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目的基因表达,以SDS-PAGE电泳以及免疫印迹实验分析表达的目的蛋白。 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pET32a(+)-hbpA转化菌高效表达一48 kDa重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发现该蛋白与其免疫血清发生强烈反应;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免疫血清能特异识别五日热巴通体。实验结果表明五日热巴通体外膜蛋白HbpA的基因已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 闫立民, 白学礼, 夏清, 吴向林, 魏浩
    2008, (01): 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对宁夏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群落的垂直分布与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共获蚤类946只,隶属5科22属40种,其中古北成分有34种(85.00%),占主导地位;其次为东洋成分,仅2种(5.00%);其他2种(5.00%)为广布种。在六盘山4个植被带蚤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I森林草原带(1 700~2 300 m) 3.005;Ⅱ针阔叶混交林带,(2301~2 600 m)2.746;Ⅲ阔叶矮林带(2 601~900 m)2.595;Ⅳ亚高山草甸带(2701~2 942 m)1.342。六盘山不同植被带蚤类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最高位于森林草原带,而最低位于亚高山草甸带,蚤类群落多样性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梯减的趋势,蚤类种群相对稳定。
  • 冯炎, 许荣满
    2008, (01):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采自中国西藏地区的蝇科Muscidae 5新种:锥肛阳蝇Helina conicocerca sp.nov.,春阳蝇Helina eara sp.nov.,错那阳蝇Helina cuonaica sp.nov.(以上阳蝇属Helina R.-D.,1830),亚东棘蝇Phaonia yadongica sp.nov.(棘蝇属Phaonia R.-D.,1830),翱巨黑蝇Megophyra volitanta sp.nov.(巨黑蝇属Megophyra Emden,1965)。模式种标本保存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 许荣满, 徐保海, 孙毅
    2008, (01):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虻属4新种,即孟定虻,新种Tabanus mengdingensis sp. nov.采自云南孟定;南平虻,新种Tabanus nanpingensis sp. nov. 采自福建南平;副市岗虻,新种Tabanus paraichiokai sp. nov. 采自福建福州;三亚虻,新种Tabanus sanyaensis sp. nov.采自海南三亚。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 综述

  • 徐前明, 李国清
    2008, (01):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孢子虫是一种新出现的致病性球虫,经食物或水源传播,可引起人和动物胃肠炎和持续性腹泻,引起全球关注。本文仅对其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及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步彩, 李祥瑞, 刘玉华, 周广生, 刘俊栋
    2008, (01):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扰素-γ(IFN-γ)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主要由T细胞、NK细胞产生, 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双向免疫调节作用。重组鸡干扰素-γ(rChIFN-γ)已被证明与鸡球虫病的免疫有关。本文就鸡干扰素-γ (ChIFN-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球虫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