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4-12-25
      

  • 全选
    |
  • 蔺亚晖,韩志富,李会良,张玲,王恒
    2004, (04):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测定并分析鼠约氏疟原虫 (Plasmodiumyoeliiyoelii)动力素蛋白基因 (Pydyn) 3′端内含子序列 ,比较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与约氏疟原虫 17XNL虫株基因组序列内含子间序列的多态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约氏疟原虫动力素蛋白基因 (Pydyn)基因组 3′端序列 ,将其克隆入pGEM TEasy载体。阳性克隆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测序 ,并用分子生物学WINSTAR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用PCR方法成功扩增出约 80 0bp的Pydyn基因特定片段 ,阳性克隆经酶切及PCR扩增确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含有 3个内含子 ,并且与约氏疟原虫 17XNL虫株基因组序列在内含子间存在着几个变异。结论 :确定了鼠约氏疟原虫动力素蛋白基因 (Pydyn) 3′端内含子序列 ,其内含子具有序列短且AT含量较高的特点 ,两末端的碱基具有一般真核基因内含子共有的剪接位点。多态性分析表明 ,将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的 3个内含子与人恶性疟原虫动力素基因Pfdyn内含子保守序列相比 ,Pydyn基因内含子上游下游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另外 ,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与约氏疟原虫 17XNL虫株的内含子间存在着多态性 ,存在着几个变异 ,这些变异属于点突变
  • 尹继刚,张西臣,郑印焕,王延钊,李建华
    2004, (04):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T PCR技术 ,从分泌抗隐孢子虫表膜单克隆抗体 (McAb)的杂交瘤细胞 4G4中 ,扩增出抗体VH 和VL 基因 ,用Linker (Gly4 Ser) 3基因 ,将VH 和VL 基因连接成ScFv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pMD 18T载体中。经核甘酸序列分析证实 ,VH 和VL 基因及Linker基因拼接正确 ,基因全长 717bp ,经计算机分析 ,VH和VL 基因均为新发现的基因序列 ,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
  • 陆绍红,严晓岚,李思温,吴玲娟,太田伸一
    2004, (04): 1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青蒿琥酯对曼氏血吸虫雌虫产卵的影响 ,分析药物的抗生殖作用。方法 :小鼠尾部接触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后口服不同剂量青蒿琥酯 ,灌流后收集虫体 ,记数。解剖小鼠取出肝、肠 ,组织溶解后计数虫卵 ,分析药物作用后雌虫平均产卵量的变化 ;收集无损虫体进行体外培养 ,计数雌虫体外产卵并观察虫卵形态。结果 :在 30 0mg kg和 5 0 0mg kg给药组小鼠的肝、肠中未查到虫卵 ,10 0mg kg给药组小鼠的雌虫平均产卵量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体外培养结果中 ,30 0mg kg和 5 0 0mg kg给药组的虫体未见产卵 ,10 0mg kg给药组雌虫平均产卵量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显微观察发现 10 0mg kg给药组雌虫体外培养所产的虫卵多外附泡状物 ,侧棘受损 ,虫卵结构异常。结论 :青蒿琥酯能降低或完全抑制存活雌虫的平均产卵量、导致雌虫异常卵的产生 ,具有抗曼氏血吸虫雌虫生殖的作用 ,能有效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 陈红玲,林瑞庆,李国清,宋慧群,朱兴全
    2004, (04): 15-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作者已测得的Contracaecumogmorhini复合种 (包括Contracaecumogmorhini和Contracaecummargolisi)线粒体DNAcox1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对针对C .margolisi的特异性引物(CHL1,CHL2 ) ,通过PCR条件优化和扩增 ,C .margolisi扩增出 1条清晰的 30 6bp大小的特异DNA片段 ,而其他虫体如C .ogmorhini、拟地新线虫、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猪蛔虫、犬弓首蛔虫、猪有齿食道口线虫等 14个对照样本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敏感性实验可检测到C .margolisiDNA的最低浓度为 0 34ng μL ,从而初步建立了鉴定C .ogmorhini复合种的特异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 ,不仅可用于C .ogmorhini复合种的分类鉴定 ,也可用于它们所导致的寄生虫病的诊断、防制和流行病学调查 ,同时也为C .ogmorhini复合种在中国的分布及其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手段
  • 徐保海,许龙善,谢汉国,刘成模,李凤华
    2004, (04): 2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辽宁省不同卵型嗜人按蚊的遗传关系及卵型变异。方法 :以甲板宽 10~ 2 5 μm为窄卵型、2 6~ 6 5 μm为中间型、无甲板或甲板不完整者为无甲板型 ,比较不同卵型的形态特征。以人工诱导法杂交 ,判定不同卵型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观察不同月份和不同世代嗜人按蚊的卵型变化 ;以辽宁株F1 2 和对照组四川株吸饱血蚊 ,分别置于实验室 2 0℃、 2 5℃和 30℃条件下产卵 ,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嗜人按蚊卵型变化规律 ;结果 :辽宁省嗜人按蚊平均卵长 6 15 7μm (5 5 0~ 6 70 ) ,卵宽 2 18 4 μm (190~ 2 4 0 ) ,甲板宽35 4 μm (10~ 6 5 ) ,约为卵宽的 16 2 % ,部分卵无甲板、甲板不完整或形态各异的卵型。 8月份捕自牛栏吸血蚊产中间型卵占 6 5 6 %、窄卵型 31 3%、无甲板型 3 1% ,9月份分别为 75 5 %、 12 0 %、 12 5 %。不同卵型种群间杂交实验结果显示不存在生殖隔离。F1 2 在 30℃条件下窄卵型占 82 7% ,中间型和无甲板型仅为13 3%和 4 1% ,然而在 2 0℃条件下 ,窄卵型降至 2 8 6 % ,中间型和无甲板型分别上升至 4 9 0 %和 2 2 4 % ,对照组四川株观察结果与辽宁株相类似。由此说明 ,实验室种群随着温度的升高 ,窄卵型的比例增多 ,中间型卵和无甲板型卵则减少。结论 :辽宁省嗜人
  • 杨明,毕光辉,陈汉彬
    2004, (04): 2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我国两个常见吸血蚋种五条蚋和双齿蚋各 4个克隆nrDNAITS区 (包括ITS1、ITS2和 5 8SrRNA基因 )序列及其两侧的 18S和 2 8SrRNA基因部分序列。两蚋种 5 8SrRNA基因大小均为 12 2bp。五条蚋ITS1和ITS2大小分别为 136bp和 32 3bp。双齿蚋ITS1和ITS2大小分别为 10 1~ 10 5bp和 32 1~ 32 4bp。五条蚋不同克隆ITS1 ITS2拼接序列的同源性为 99% ,双齿蚋则为 96 %~ 10 0 % ,显示五条蚋和双齿蚋nrDNA存在重复变异型
  • 曹晓梅,宋锋林,赵彤言,董言德,孙晨熹
    2004, (04): 3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家蝇拟除虫菊酯kdr (knockdownresistance)抗性的遗传标记L10 14F突变 ,设计竞争特异性等位基因PCR扩增方法 (cPASA ,competitivePCRamplificationofspecificallele) ,用于检测单头家蝇基因组中的kdr点突变。通过对 1个实验室敏感种群及 8个野外种群共 4 5 0个个体的kdr等位基因型检测 ,结果表明kdr等位基因频率与溴氰菊酯LD50 值之间有线性正相关回归关系 (Γyx =0 913,P =0 0 0 0 6 )。遗传学分析表明各种群kdr等位基因频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 ,遗传差异的无偏估计值表明 ,各种群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
  • 张晓龙,赵彤言,董言德,宋锋林,吴家红
    2004, (04): 38-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T PCR扩增技术 ,克隆了北京地区自然种群德国小蠊 (Blattelagermanica)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片段 ,片段长度为 16 2bp ,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德国小蠊敏感品系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在钠离子通道ⅡS4 ⅡS6的 993同源位点上存在Leu (TTG)→Phe (TTC)突变 ,表明该品系的抗药性可能与击倒抗性 (knockdownresistance ,kdr)有关
  • 冯向阳,倪尔江,曹品光,郑传金,杨光华
    2004, (04): 43-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广西隆林县 2 0 0 0年家鼠型鼠疫爆发流行期的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 ;分析其对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作用。方法 :在鼠疫爆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 2km村屯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 ,计算鼠体蚤指数 ;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 ,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调查的 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 14只共检获鼠体蚤 4 4只 ;而疫区周围的 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 15 8只 ,共检获鼠体蚤 2 71只 ,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 14和 0 0 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 :该区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的种群分布特征直接指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极低 ,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 余跃飞,温博海,牛东升,陈梅玲,邱玲
    2004, (04): 4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方法 ,从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基因组DNA中扩增 5 8kDa热休克蛋白的基因 ,将该基因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pQE30及 4 7kDa外膜蛋白的基因重组质粒 (pQE30 4 7)连接 ,构建pQE30 5 8及pQE30 5 8 4 7重组质粒 ,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SDS PAGE显示 ,pQE30 5 8和pQE30 5 8 4 7转化的大肠杆菌分别产生一 5 8kDa重组蛋白和一 90kDa的双抗原 (5 8- 4 7)融合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Karp株免疫血清能特异识别 5 8kDa重组蛋白和 90kDa融合蛋白 ,90kDa融合蛋白既与 4 7kDa重组蛋白也与 5 8kDa重组蛋白的免疫血清特异反应 ,5 8kDa与 4 7kDa重组蛋白也被 90kDa融合蛋白免疫血清所识别。研究结果证明 5 8 4 7融合蛋白具有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 4 7kDa外膜蛋白和 5 8kDa热休克蛋白的抗原特性
  • 原丽红,林本夫,王祥生,李莲瑞
    2004, (04):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帆,卢思奇
    2004, (04):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刚,戈峰
    2004, (04): 6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04, (04): 65-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