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4-03-25
      

  • 全选
    |
  • 罗晓冰,陈小宁,卢思奇,王凤云
    2004, (01): 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动物模型 ,用PCR技术对感染动物粪内该虫tim基因进行检测 ,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检测方法。用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河北株 (CD)和江苏株 (XZ)的包囊分别接种两组C5 7BL 6N小鼠 ,于接种后第 6天、1 0天和 1 4天收集粪便标本 ,采用酚 氯仿法提取总DNA。将提取液分别按 1 0 0 、 1 0 - 1 、 1 0 - 2 和 1 0 - 3稀释并纯化。根据该虫磷酸丙糖异构酶 (Triosephosphateisomerase,tim)基因合成 1对特异性引物 ,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各个稀释度的样本。结果贾第虫阳性样本均被扩增出相应基因的 1条 683bp长的片段 ,纯化后的各个稀释度样本的PCR检测阳性率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增高。本研究结果为贾第虫感染基因检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资料。
  • 田宗成,张西臣,李建华,尹继刚,杨举
    2004, (01): 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病毒 (GLV)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将其全基因组cDNA上编码贾第虫病毒部分衣壳蛋白的GLV1 5 1 8 2 3 2 2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2 8c ( +)上 ,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 2 8c( +) GLV1 5 1 8 2 3 2 2。SDS PAGE分析表明 ,经IPTG诱导 ,3 2kDa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 1 (DE3 )pLysS中得到高效表达。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为抗原 ,免疫BalB c小鼠 ,同时用病毒粒子免疫BalB c小鼠 ,制备了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病毒GLV1 5 1 8 2 3 2 2蛋白特异性抗血清 ,ELISA方法测得的纯化蛋白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1 40 0和病毒粒子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 1 2 0 0。
  • 单成启,王京燕,丁德本,邬伯安,时云林
    2004, (01): 9-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复方萘酚喹与氯喹治疗间日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复方萘酚喹 (萘酚喹 40 0mg 青蒿素 1 0 0 0mg) ,1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42天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复方萘酚喹治疗 1 0 9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 1 3 0± 5 5 )h ,原虫转阴时间为 ( 1 8 1± 5 7)h,治愈率为 1 0 0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萘酚喹治疗间日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 聂奎,胡世君,周秀富,唐仁洪,刘勇
    2004, (01): 1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柔嫩艾美尔球虫 (Eimeriatenella) 5 0× 1 0 4 个孢子化卵囊 只的剂量感染雏鸡 ,对感染后雏鸡体内NOS活性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E .tenella感染雏鸡与对照组的相比 ,其血清总NOS和iNOS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感染雏鸡脾脏和法氏囊组织总NOS活性自感染后第 2天逐渐升高 ,在感染后第 5~ 7天感染组雏鸡脾脏组织NOS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 ,感染后第 6天、第 7天感染雏鸡法氏囊组织中NOS活性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感染组雏鸡自感染后第4天盲肠出现病变 ,第 7天病变值最高 ;盲肠组织中总NOS活性在感染后第 6和第 7天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 0 0 5 ) ;整个试验期间 ,感染组雏鸡的脾脏、法氏囊和盲肠组织中iNOS活性与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变化差异 (P >0 0 5 )。结果提示 ,E .tenella感染雏鸡会导致脾脏和法氏囊组织的NOS活性变化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入侵球虫所产生的某些因子激活cNOS ,使NOS的活性升高 ,而似乎并没有诱导宿主体内iNOS的表达。本文就柔嫩艾美尔球虫感染的NO致病的相关机制进行了讨论。
  • 李友松,常正山,程由注,沈炳贵,周宪民
    2004, (01): 17-19+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福建的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皮棘结构及其体态的异同。方法 :从福建省建瓯市与松溪县并殖吸虫疫区捕捉福建华溪蟹分离得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囊蚴 ,分别感染家猫 ,4~ 6个月后解剖在肺脏检出成虫 ,制作扫描考察样本。结果 :两者体棘均为单生型 ,位于口、腹吸盘周围的皮棘以尖刀形和三角形为主 ,排列较为整齐、密集、均匀。腹吸盘侧及睾丸之后的皮棘多呈粗宽的杵状或锤状 ,末端粗钝 ,排列较为稀疏、零乱 ,并多有裂隙。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虫体体态呈长梭形与钝梭形 ,体宽∶体长为 1∶2 7和 1∶2 1 3 ,但电镜观察的虫体标本的长宽比例不宜作为虫种固有形态特征的依据。结论 :福建产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体棘结构及其体态较为相似 ,无明显差别。两者可能是同一虫种。
  • 方强,孙新,夏惠,胡守锋,沈继龙
    2004, (01): 20-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次氯酸钠法孵化带绦虫卵的孵化规律和适宜孵化条件。方法 :以 7种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孵化带绦虫卵 ,观察不同时间的虫卵孵化率和六钩蚴存活率。同时观察 1 0 %次氯酸钠溶液在 3个不同孵化时间的孵化率和六钩蚴存活率。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孵化率随孵化时间而升高 ,但过长的时间会导致六钩蚴存活率下降。达到最高孵化率的孵化时间随次氯酸钠溶液升高而缩短 ,但较高浓度下六钩蚴存活率下降 ,高浓度则虫卵迅速完全崩解。在 0 4%~ 1 0 %的浓度 ,孵化时间为 3~ 6min时 ,虫卵孵化率和六钩蚴存活率均较高。结论 :次氯酸钠溶液孵化带绦虫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孵化时间与孵化用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在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下 ,以 0 4%~ 1 0 %的浓度 ,孵化 3~ 6min可达到较好的孵化效果。
  • 吴家红,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
    2004, (01): 25-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是许多神经毒性药物的作用靶标。本研究采用RT PCR技术 ,利用简并引物从埃及伊蚊中扩增的钠通道基因片段为460 9bp ,编码 1 5 3 6个氨基酸 ,经Clustal软件分析发现与黑尾果蝇钠通道基因 (para)和家蝇钠通道基因 (Vssc1 )有很高的相似性 ( 80 % ,78% )。
  • 蔡茹,安继尧,李朝品,严格
    2004, (01): 32-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山西省五台山蚋属 (Simulium)蚋亚属 (Simulium)杂色蚋组 (Variegatum group)二新种 ,山西蚋S (S .)shanxiensesp .nov.和仙人蚋S (S .)immortalissp.nov.。两种蚋与喜马拉亚蚋S (S.)himalayensePuri,1 93 2 ,台湾蚋S (S.)taiwanicumTakaoka,1 979,角突蚋S (S.)triangustumAn,GuoandXu ,1 995 ,昌隆蚋S (S .)chamlongiTakaokaandSuzuke ,1 984等蚋种比较相似 ,但是 ,生殖叉突、生殖板、生殖腹板、生殖叉骨等均有不同。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 虞以新,严格
    2004, (01): 37-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采自福建省的埃蠓二新种 :环纹埃蠓Alloheleaannulatasp.nov .和闽西埃蠓Alloheleaminxiasp.nov.
  • 严格,李豫川,曹军田
    2004, (01): 41-42+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用扫描电镜观察蠛蠓食窦甲结构 ,并发现食窦甲齿着生于食窦内壁增厚的齿龈板上。
  • 杨惠,张金桐
    2004, (01): 4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小蠊的聚集行为是由个体分泌的聚集信息素引起的 ,德国小蠊若虫的体表和粪便中均含有聚集信息素。用气相色谱 (GC)和气 质谱 (GC MS)联用技术测定了德国小蠊体表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和粪便的正己烷提取物 ,结果表明体表提取物中的活性组分全部是外表皮分泌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而雌成虫和若虫的粪便提取物的GC MS谱图完全一致 ,与体表提取物相比 ,多了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十八碳酸、二十烷醇和二十二烷醇 6种组分 ,其余 2 5种组分则完全相同。这些结果表明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的主要组分是表皮碳氢化合物。在体表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3 ,7 /3 ,9 /3 ,1 1 二甲基二十九碳烷 (占总量的 2 2 2 % )。其次是 9 1 1 /1 3 /1 5 甲基二十九碳烷、3 甲基二十九碳烷、 5 甲基二十九碳烷、正二十九碳烷、1 1 ,1 5 1 3 ,1 7 二甲基二十九碳烷和 5 ,9 /5 ,1 1 二甲基二十九碳烷 ,含量依次是 1 3 5 5 %、 1 0 46%、 7 93 % 6 48%、6 1 4%和 5 5 2 %。粪便提取物中也是 3 ,7 /3 ,9 /3 ,1 1二甲基二十九碳烷的含量最高 (占总量的 1 2 86% )其次是 9 1 1 /1 3 /1 5 甲基二十九碳烷、油酸、 3 甲基二十九碳烷、正二十九碳烷、 1 1 /1 3 /1 5 甲基三十一碳烷和 1 1 ,1 5 1 3 ,1 7 二甲基二十九碳
  • 龚也君,李仲来,马立名
    2004, (01): 48-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研究性别、蚤龄和温度与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吸血率、吸血量和消化速度的关系模型 ,结果如下。蚤龄对吸血率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性别与温度。低日龄蚤吸血率的性别差异比高日龄蚤显著 ,雄蚤吸血率的蚤龄差异显著大于雌蚤。性别对吸血量的影响大于蚤龄。低温抑制血液的消化。温度对消化速度的影响大于蚤龄。
  • 张洪杰,吴厚永,张宇宏
    2004, (01): 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人工膜养蚤装置的研制、影响印鼠客蚤养殖质量的若干因素及繁殖效果的观察。新装置具有设定、实时测量和数值显示功能。温度值的分辨力为 0 1℃ ,控制精度± 0 3℃。通过在新装置上观察印鼠客蚤经Parafilm膜喂鸡和猪血的繁殖效果表明 :印鼠客蚤的总成长率与传统的小白鼠养殖无显著性差别。采用鸡血离体喂养平均每个雌蚤 1 2天的获茧数比猪血多 1 0 6只与小白鼠养殖近似。采用新装置新方法离体养殖印鼠客蚤 ,每雌每代获茧 1 0 5只 ,可羽化次代成蚤 1 0 0只。日常规操作时间由 1h以上缩短为 2 0min以内 ,经计算喂鸡血每代养殖的实际费用约为猪血的 1 / 1 0 ,小白鼠养殖的 1 2 5。
  • 严若峰,李祥瑞
    2004, (01): 57-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光玉,单亚丽,宋明华,郭鄂平
    2004, (01): 63-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湖北十堰地区生态环境对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孳生的影响 ,分析本地肺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观察不同温度、雨量、植被、人类行为对中间宿主孳生环境的影响 ,剖解不同动物 ,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结果 :自然因素、特别是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野生动物作为保虫宿主可能为频繁活动的中小型动物 ,对肺吸虫病的流行具有实际意义。结论 :十堰地区作为斯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 ,区域生态环境类型基本相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 ,实施退耕还林 ,防止水土流失 ,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肺吸虫病的疫源地也将会长期存在 ,加强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本地肺吸虫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