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2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2-12-25
      

  • 全选
    |
  • 郑春福,吴少庭,陈雅棠,高世同,林敏
    2002, (04):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裂殖子表面抗原 2基因 (Merozoitesurfaceantigen 2 ,MSA2 )是恶性疟原虫的一种保护性抗原 ,为研究其重组BCG疫苗的保护作用 ,首先探讨携带有恶性疟原虫FCC 1 HN株MSA2基因的重组分枝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BCG MSA2在卡介苗 (BacillusCalmetteGuerin ,BCG)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电穿孔转化法将重组质粒pBCG MSA2导入BCG中 ,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并经PCR鉴定的重组BCG培养于Middlebrook 7H9Broth (M7H9)培养基 ,并添加 10 %M7H9EnrichmentADC和 0 0 5 %Tween80 ,4周后于 4 5℃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odiumdodecylsulfat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SDS PAGE)及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SDS 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均显示在约 31kDa的位置上可见明显的蛋白条带 ,并与MSA2基因编码序列推断的分子量相符。结论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 2可在BCG中表达 ,这些结果将为恶性疟原虫多价BCG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 杨玉荣
    2002, (04): 6-11+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卵形半肠吸虫Mesocoeliumovatum虫卵人工感染同型巴蜗牛 (Bradybaenasimilaris)后 ,在不同时间固定蜗牛 ,经石蜡包埋连续组织切片 ,观察卵形半肠吸虫幼虫期在蜗牛体内的发育情况。在感染10天的蜗牛体内发现早期母胞蚴 ,在感染 14天的母胞蚴体内出现早期子胞蚴胚球 ,感染 2 3天的子胞蚴已成形 ,体内可见尾蚴胚球 ;感染 2 6天子胞蚴体内的尾蚴胚球已明显增大 ,子胞蚴开始迁移。 37天的子胞蚴因体内尾蚴胚球数目增多而增大明显 ;4 0天的子胞蚴体内含大小不等的尾蚴胚体和胚球 ;感染 5 5天的蜗牛体内已可见到成熟的尾蚴和在子胞蚴体内成囊的后蚴。表明在夏季 ,人工感染蜗牛的情况下 ,卵形半肠吸虫在蜗牛体内发育成熟只需近 2个月的时间
  • 王莹,张唯哲,李国庆,李雅杰
    2002, (04): 1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检测了 30例未经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sICAM)、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以及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诱导IL 2、IFN γ及TNF α的活性 ,同时也检测了CD11a、CD11b和CD18在患者PBMC表面的表达 ,以 30例正常人作对照 ,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粘附分子、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sICAM I水平及患者PBMC体外诱导IL 2、IFN 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患者血清中IL 8、sIL 2R及患者PBMC体外诱导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患者组的CD11b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是患者PBMC表面CD11a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低 ,而CD18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 朱礼华,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
    2002, (04): 18-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是我国重要的蚊媒病之一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媒介蚊种。本研究以Balb C小鼠为实验动物 ,探讨白纹伊蚊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 ,在感染剂量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Balb 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白纹伊蚊叮咬以后再皮下接种病毒 ,实验小鼠感染登革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媒介蚊虫叮咬宿主吸血时会分泌唾液,蚊媒病毒随分泌的唾液传播给宿主,蚊虫唾液不仅是病毒传播的液体环境,还对病毒感染宿主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影响宿主的免疫功能而起作用。蚊虫等吸血双翅目昆虫由于吸血时间短,被叮咬的宿主免疫系统可能来不及发生反应,所以以前推测它们对宿主免疫方面的作用可能比较小或没有(Champagne,1994)。近年研究发现能抑制或调节动物宿主免疫反应,影响宿主对虫媒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如发现白蛉唾液中的舒血管物质能抑制宿主巨噬细胞功能,增加利什曼原虫的感染(TitusandRibeiro,1988;Theodosetal.,1993),之后相关的研究逐渐多起来(Bissonnetteetal.,1993;Crossetal.,1994)。对Cachevalley病毒感染传播研究发现只有通过蚊虫有效的叮咬Balbc实验小鼠才能产生病毒血症和相应的抗体,而仅皮下注射病毒则不能(Edwardsetal.,1998);对LaCross病毒的研究也发现同样的问题(Osorioeta
  • 刘先凯,赵彤言,朱礼华,董言德,陆宝麟
    2002, (04): 24-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PCR技术从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基因组中扩增出defensinA基因 ,并与文献报道的defensinA的5个型的c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发现此两序列中存在内元 ;从埃及伊蚊体内扩增的片段为蚊虫defen sinAl的前体AaDefAl;从白纹伊蚊体内扩增的片段为defensinA的 1个新型 ,命名为DefA6。
  • 刘亦仁,杨振琼,陈世桥,李枝金,杨清明
    2002, (04): 30-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湖北地区已发现有瓣蝇类 2 80种 ,其中属于东洋界种类 112种 ,占 4 0 0 % ;属于古北界种类 12 8种 ,占 4 5 7% ;广布两界种类 4 0种 ,占 14 3%。经与邻近的江西、湖南和河南蝇类分布种比较研究后认为 ,湖北地区有瓣蝇类区系基本应划归东洋界。
  • 刘金华,唐博恒,郝宝善
    2002, (04): 38-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 1种采自我国江西省的铗蠓属一新亚属和一新种 ,命名为迷媚铗蠓Forcipomyiadelenificussp .nov .,并编制了我国已发现的铗蠓属 14亚属的检索表
  • 许荣满
    2002, (04): 44-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采自广西南部 ,虻科麻虻属一新种。广西麻虻Haematopotaguangxiensissp .nov .与台湾麻虻Hae .formosanaShiraki,1918和五指山麻虻Hae .wuzhishanensisXu ,1980接近 ,但后两者 ,亚胛在基胛前具三角形突出亮片 ;前胫节基部仅 1 4~ 1 3白色 ,中足胫节具两个浅环 ;腹部背面具中纵浅纹。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叶瑞玉,张金桐,黎唯,王志耀,于心
    2002, (04): 47-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蚤类幼期研究较为薄弱的状况 ,作者等在 2 0多年实践中 ,对 4 8种蚤的幼期进行了形态学、生物学及培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探索 ,建立了幼期分段培养法和幼期全平皿培养法 ,它不仅可为研究卵、幼虫和蛹的形态提供丰富的标本材料 ,而且为观察生活史提供了准确、无污染、不依赖基础的简便方法。蚤卵的表面结构 ,幼虫破卵器形态、刚毛毛序和形状 ,裸蛹的培养及其形态学研究结果 ,已在蚤类分类、生物学和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幼期培养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必将对蚤类成虫的研究和疾病防治起到推动作用。作者对蚤类幼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蚤蛹的形态描述 ,蛹期计算以及“茧蛹”等不当术语的使用提出了商榷意见
  • 马立名
    2002, (04): 54-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二齿新蚤Neopsyllabidentatiformis (Wagner,1893)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tesquorumsungaris (Jordan ,192 9)耐饥力与几种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羽化后 2 4h内的蚤耐饥力较低 ,30日龄时增强 ,以后耐饥力随日龄的增加而减弱 ;繁殖蚤耐饥力强于非繁殖蚤 ;温度低时耐饥力强于温度高时 ;饲养至 30日龄以上时 ,雌蚤耐饥力强于雄蚤
  • 刘敬泽,李健
    2002, (04): 57-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东平,钱薇萍,周忆昭
    2002, (04): 63-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02, (04): 65-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