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2年,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2-06-25
      

  • 全选
    |
  • 丁慧萍,卢思奇,戎煜,李凤舞,王凤云
    2002, (0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lamblia)的磷酸丙糖异构酶 (triosephosphateisomerase ,缩写为tim)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 ,结果扩增出 1条 6 83bp的DNA片段。此方法的特异性可高达10 0 % ,而其它DNA样本 ,如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gondii)、微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parvum)、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histolytica)、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和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vaginalis) ,以及人体血细胞等均未出现扩增反应。本法的敏感性也很高 ,可检测到0 4pg贾第虫包囊的DNA。 13株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和 或宿主的贾第虫DNA样本在PCR中均各产生 1条长为 6 83bp的目的片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贾第虫的PCR方法有效
  • 刘英杰,曹雅明,王继春,罗恩杰,张守平
    2002, (02):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疟原虫感染过程中IFN γ对巨噬细胞合成NO的诱导作用 ,我们应用Griess反应检测了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脾细胞和MΦ培养上清中NO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 ,去除淋巴细胞则脾细胞中的MΦ合成NO水平显著下降 ;外源性IFN γ的加入可明显地提高MΦ合成NO的水平。这表明 ,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 ,淋巴细胞的存在能促进MΦ合成NO ;IFN γ是促进MΦ合成NO的一种主要细胞因子
  • 李建华,张西臣,田宗成,尹继刚,杨举
    2002, (02): 1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从长春小白鼠、徐州人和南京黄牛的粪便中分离纯化了 3株微小隐孢子虫 (C .parvum)卵囊 ,根据C .parvum 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 ,用PCR扩增卵囊基因组DNA ,其大小为 5 86bp的片段 ,PCR产物用试剂盒回收纯化后直接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分析并与国外已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 ,徐州人源株与长春鼠源株及徐州人源株与南京黄牛源株同源性均为 97 6 % ;长春鼠源株与南京黄牛源株相应序列同源性为 99 6 %。此 3株C .parvum与国外株相应序列同源性为 81 4 %~ 10 0 0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分析仅发现徐州株有 1个特殊的DdeⅠ位点。本研究为人源及动物源微小隐孢子虫病诊断及人隐孢子虫感染来源和该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 李浴峰,闫玉仙,王凤云,曾晓蓓,朱振玲
    2002, (02): 17-20+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阿苯哒唑对旋毛虫囊包幼虫的形态结构、某些酶活性及核酸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阿苯哒唑可导致囊包变形 ,其周围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增生 ;囊内幼虫虫体皱缩、出现空泡 ;并使虫体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非特异性酯酶 (NSE)活性降低及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减少。细胞色素氧化酶 (CCO)的活性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证实该药可损伤囊包幼虫虫体结构、干扰虫体有关酶类的活性减少DNA的含量 ,影响其营养代谢和能量代谢而影响其生存
  • 周燚,简恒,王中康
    2002, (02): 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PCR RAPD技术对小卷蛾斯氏线虫 (Steinernemacarpocapsae)A2 4、ALL、Beijing、BW、CB 16、CB 19、DD 136、ED、Mex、Mex Kapow、NC 116品系基因组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利用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和筛选的 6个引物对 11个线虫品系的DNA进行随机扩增 ,6个引物共扩增获得 4 2个RAPD标记 ,其中多态性标记为 2 9个 ,占 6 9 1%。DNA多态性分析表明 :小卷蛾斯氏线虫 11个品系可分为 6组 ,在组内 ,品系间的不相似性系数大多低于 0 15 ;而组间的不相似性系数则较大 ,表明小卷蛾斯氏线虫不同品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同时 ,同一地区采到的同一种线虫可能不属于同一类群 ;而不同地区采到的同一种线虫可能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 谢超,赵彤言,陆宝麟
    2002, (02): 28-3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围食膜的形成特点及登革Ⅱ型病毒感染蚊虫中肠上皮细胞的规律 ,针对围食膜在蚊虫对登革Ⅱ型病毒中肠感染屏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DEN 2能在吸血 2h内侵染白纹伊蚊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 ,而经过一定的外潜伏期仍不能侵染致倦库蚊的上皮细胞 ,提示致倦库蚊对DEN 2存在中肠感染屏障。而从围食膜形成的时间及病毒感染的规律推测 ,围食膜在中肠感染屏障中不是决定性的因子
  • 陈虹,陈汉彬
    2002, (02): 3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感染登革病毒Ⅱ型 (DV2 )后白纹伊蚊氨基酸的动态变化 ,采用DV2经胸注射白纹伊蚊。分别测定感染后 5天 ,10天 ,2 0天白纹伊蚊氨基酸含量 ,并与未感染DV2相应龄期蚊虫氨基酸含量对比。结果显示DV2感染后 5天 :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其余氨基酸变化不显著。DV2感染后 10天、 2 0天所有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均不显著。本研究提示DV2可使感染初期白纹伊蚊的少数几种氨基酸含量升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 ,DV2对白纹伊蚊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白纹伊蚊可能通过自身内在调节机制维持其体内氨基酸的稳态
  • 王江峰,胡萃,陈玉川,闵建雄,李俊涛
    2002, (02): 36-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法医昆虫学已普遍用来确定凶杀案件中的死亡时间 ,而蝇蛆体长是较常应用到的指标。为了明确温度对蝇类幼虫体长变化的影响 ,在 16℃、 2 0℃、 2 4℃、 2 8℃、 32℃等恒温下对重要的法医昆虫大头金绳幼虫体长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幼虫体长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增长期和缩减期。增长期幼虫体长变化迅速 ,缩减期变化缓慢 ,只是在化蛹前不久幼虫体长才迅速缩减至蛹长。不同恒温下增长期和缩减期所需时间不同。利用Loglstic的改进方程y =(a +bx) (1+exp (c +dx) )对不同恒温下体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 ,模拟效果较好
  • 鲁亮,吴厚永
    2002, (02): 42-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分析了新蚤属 9个种 (Neopsyllabidentatiformis,N abagaitui,N mana ,N pleskei,N siboi,N teratura ,N hongyangensis ,N specialis和N paranoma)的核糖体DNAITS2的序列变化 ,其中二齿新蚤包括两个地理种群。结果表明 ,该序列在所研究的种内相对稳定 ,在种间 ,除N abagaitui,N specialis和N paranoma间有较多的变异外 ,其他种间的变异较少甚至没有。种间的碱基替换率为 0~ 2 78%。根据碱基替换速率推算的新蚤属两次分化时间分别为 3 5~ 10百万年和 1百万年以后。结合分子和形态特征 ,可以认为N hongyangensis是N bidentatiformis的姐妹种。根据该序列得到的系统发育关系树和根据线粒体DNA16sRNA基因所得的系统发育关系树基本一致。而N siboi则出现了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进化的不一致性 ,说明该种的起源值得进一步研究
  • 孙毅,许荣满,张泮河,郭天宇,曹务春
    2002, (02): 50-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 8种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进行了分离培养 ,从内蒙获得 2个分离株 ,对分离株的 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新分离的两株莱姆病螺旋体同我国报道的CHY13p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CHY13p与CHNM4有 2个碱基差异 ,CHY13与CHNM5只有 1个碱基差异 ,而CHNM4和CHNM5两株螺旋体有 2个碱基差异。可初步认定新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系Borreliagarinii。
  • 史慧勤,赵彤言,陆宝麟
    2002, (02): 56-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英,张锡林,黄勇
    2002, (02): 62-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