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0年,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0-09-25
      

  • 全选
    |
  • 陈白虹,李明,张宏斌,赖声礼
    2000, (03): 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化学合成的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 ( HGFSP)与表达载体 p RSET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BL2 1 ,工程菌经 IPTG诱导后 ,HGFSP得到高效表达。 SDS- 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以非融合、可溶性的形式表达 ,分子量为 2 3k Da,占总菌体蛋白的 2 3.65%。Dot- ELISA和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 林敏,吴少庭,高世同,占国清
    2000, (03): 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调查目前深圳地区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 ,本文自 1997年至 1999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深圳地区不同人群 12 2 0份血清进行检查 ,结果总人群 Ig G阳性率为 11.15% ,Ig M阳性率为0 .2 5%。其中 ,幼儿组、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 Ig G阳性率分别为 2 .33%、 5.68%、 8.90 %、 10 .2 3% ;动物饲养员、屠宰工人的阳性率为 2 3.57%、 2 5.0 0 % ,与阳性率分别为 14 .66%、 7.14 %、 6.32 %、 5.68%的饮食业人员、目前没有与动物接触职业者、医务工作者、中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5) ;男性 Ig G阳性率为 11.73% ,与 Ig G阳性率为 10 .66%的女性比较无差异 ( P>0 .5)。结果显示深圳地区人群感染率有随年龄递增而升高趋势 ,且不同职业之间亦有显著差异性 ,但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 舒利民,彭宣宪,王三英
    2000, (03): 13-17+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特异性引物扩增日本血吸虫 ( Schistosom a japonicum )、龙江血居吸虫 ( Sangunicola lungensis)的成虫和尾蚴和士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尾蚴 2 8S r RN A基因片段 ,并且用 Taq I和 Hae II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前两者进行酶切 ,凝胶成像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和东毕血吸虫在该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大小表现高度一致 ,日本血吸虫和龙江血居吸虫在该基因片段的酶切产物存在明显差异 ,在基因水平证实血吸虫类群中 ,寄生温血动物同属裂体科的日本血吸虫、东毕血吸虫与寄生冷血动物的血居科吸虫相比 ,前两者有着非常相近的亲缘关系。龙江血居吸虫成虫在 PCR扩增过程中 ,除了出现 1条 12 2 7bp的主带外 ,还呈现 1条 962 bp的弱带 ,在尾蚴则并未出现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SSCP) ,日本血吸虫成虫和尾蚴带型一致 ,龙江血居吸虫成虫呈现出至少 3条条带 ,而其尾蚴表现出清晰的 2条条带 ,进一步证实在发育过程中 ,龙江血居吸虫虫体间存在有该重复序列的变异。
  • 何元,潘沧桑
    2000, (03): 18-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人工的方法使根结线虫 ( Meloidogynespp.)幼虫被穿刺巴斯德氏柄菌 ( Pasteuria penetrans)孢子附着 ,其中以离心法效果较好 ,但孢子容易脱落。该菌孢子的萌发率为 2 1% ,幼虫被孢子附着后活动力降低。受感染的线虫 (简称阳性线虫 )的发育比未受感染的线虫 (简称阴性线虫 )差 ,其成虫生殖腺长度只及阴性线虫的 1/ 3且较细 ,因而不能产卵 ,也不分泌胶质。该菌的生长经过微菌落、孢子幼体、成熟孢子等阶段 ,在 30 .2℃条件下经 18天 (积温 54 4 .8℃ )开始成熟。
  • 薄新文,陈志蓉,郑经鸿,徐雪平,张兴亚
    2000, (03): 28-32+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使用昆虫解剖与组织切片法 ,对羊狂蝇成虫生殖与消化器官结构形态 ,以及羽化后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 ,结果发现 :1、雌虫卵巢小管排列无序 ,与一般蝇类构造有差异。 2、雌虫羽化后第 5天子宫内卵数量达到高峰。 3、成虫消化系统退化 ,但排泄系统较发达 ,由 4根内壁密布纽扣状突起的马氏管与后肠相连并与直肠共同构成。最后作者讨论了与羊狂蝇都属不食蝇类的狂蝇科的狂蝇属 Oestrus、鼻狂蝇属Rhinoestrus、黄狂蝇属 Cuterebra、喉蝇属 Cephalopina和咽狂蝇属 Pharyngomyia,胃蝇科的胃蝇属 Gas-trophilus,皮蝇科的皮下蝇属 Hypoderma,肤蝇科 Derm atobiidae的肤蝇属 Dermatobia的成虫 ,它们的口器也完全退化 ,幼虫均系完全的寄生性 ,它们的生殖系统与羊狂蝇类似且消化系统也有已发生退化的可能性。
  • 龚正达,吴厚永,段兴德,冯锡光,杨贵荣
    2000, (03): 33-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7年 10月~ 12月 ,对地处横断山怒山山脉南段的南延地区具代表性的 7种主要生态环境的蚤类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和研究。共采获蚤类 5科 13属 2 8种 1557只。参考以往的有关资料 ,已知当地蚤类共有 17属 36种。在垂直分布调查研究所获 2 8种蚤类中 ,经分析认为古北种有 9种 ( 32 .14 % ) ,东洋种有 17种 ( 60 .71% )和广布 2种 ( 7.14 % )。通过对各主要生态环境内蚤类群落的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测定和比较后 ,认为当地蚤类群落的稳定性是针阔叶混交林 >季风湿性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苍山冷杉林 >亚高山灌丛草甸 >城市居民区及山坡耕作地。此外 ,对蚤类群落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区系特点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根据调查结果与相关资料比较分析后 ,认为水湿条件是导致横断山区不同山系各地段或不同坡向古北与东洋区系分界线高度不同的重要因素 ,各山体地理位置 ,海拔高度的不同是形成两区系成分构成比例不同的原因之一。
  • 鲁亮,吴厚永
    2000, (03): 4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二齿新蚤和宽新蚤线粒体 DN A中一段 90 0碱基的片段 ,其中包括完整的 COII基因和两个氨基酸 t RNA基因片段。两种新蚤 COII基因的 CG含量都是 33.3% ,这在昆虫中是较高的。两者基因间碱基的变异率为 1.8% ,变异以 T→ C转换为主 ,显示两种新蚤间较近的亲缘关系。两种新蚤氨基酸 t RNA基因碱基的变异率低于 0 .5%。两种新蚤的 COII基因和猫栉首蚤 COII基因间碱基的变异率大于 2 0 %。同时列出了完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II氨基酸序列。并列出了在这个基因片段中一些保守序列的位置。
  • 程远国,吴厚永,李德昌,李成文,赵彤言
    2000, (03): 48-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角血蜱在吸血时 ,其唾液腺中的 apyrase可明显地抑制由 A 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1/ 2对唾液腺可以完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通过 apyrase的动力学、 HPLC分子筛、等电聚焦电泳和温度敏感性实验证明 ,水解 ATP和 ADP并不是 ATP酶、 ADP酶或几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是一种酶即 apyrase的作用结果。Apyrase对 Ca2 +具有依赖性。而 Mg2 +、Zn2 +、Mn2 +对之影响较小 ,Hg2 +和EDTA是 apyrase的抑制剂。吸血对蜱唾液腺 apyrase活性影响较大 ,吸血 6天时其活性最大 ,吸血后活力明显下降。A pyrase与哺乳动物的 5′-核苷酸酶相似 ,它是一种糖基 -磷脂酰肌醇 ( GPI)膜锚结构蛋白。
  • 陆宝麟,于虹
    2000, (03): 56-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述了 1 987年采自昆明的类缘纹伊蚊 ( Aedesgalloisioides)蛹的形态 ,并与其近缘种缘纹伊蚊( Ae.galloisi)和东洋区白纹伊蚊亚组 ( Ae.albopictussubgroup)种类进行了比较。
  • 孙悦欣,田庆
    2000, (03): 58-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补充描述北方蚋 Simulium ( Simulium) septentrionale( Tan et Chow,1 976)的蛹和幼虫 ,并报告贝氏蚋 Simulium ( Simulium) behningi Enderlein,1 92 6为一新纪录。
  • 杨培梁,彭鸿娟,陈晓光
    2000, (03): 6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00, (03): 65-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