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9年,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9-03-25
      

  • 全选
    |
  • 卢思奇,孙铁,王凤云
    1999, (01): 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株蓝氏贾第虫[三株分离自中国(C1、C2、C3)],一株分离自美国(CDC)]的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分别用SDS—PAGE和PAGE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一受试虫株在SDS—PAGE中均显示出众多蛋白带,其主带数目分别为9、13、13、11。大多数带的分子量介于17.5KDa~94KDa之间。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酯酶(EST)分析中,CDC出现4条带,其中3条深染。C3呈现3条浅带,但C1和C2未见条带出现。在酸性磷酸酶(AP)分析中,三个中国虫株均各出现1条浅带和1条深带,而在CDC中只出现1条。在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中,C1可见1条带,而在C3为2条,C2和CDC未见条带。在苹果酸酶(ME)分析中,中国三个虫株均各出现1条带,而CDC则无
  • 周金林,沈杰,周勇志,石滨海,王云飞
    1999, (01): 9-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l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中,每三天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ShTat1.1~1.9。同种方法在4只兔体内30d获得同样9个变异体,并且出现顺序一致。该克隆在豚鼠体内15d所获得的5个变异体,经鉴定均在兔体出现过,但变异顺序不同,显示克隆锥虫在兔和豚鼠体内均发生抗原变异。在感染早期,同种不同个体宿主体内,抗原变异体出现顺序一致,而不同种宿主体内变异体出现顺序不同。
  • 王萍,李明,谢毅,殷明,李英杰
    1999, (01): 15-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抗原分子特性,用限制性内切酶HpaⅠ和EcoRⅠ及三对XhoⅠ-EcoRⅠ接头,对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WR450进行了改建,截去其β-半乳糖苷酶C端约300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构建了一组含β-半乳糖苷酶N端146个氨基酸编码序列的pWX146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以pWX146-Ⅰ作为载体,306bppfHRPⅡ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 肖建华,李明,毕惠祥,王萍,李英杰
    1999, (01): 2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富含组氨酸蛋白Ⅱ基因,经基因序列测定后克隆于pWR450-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G1。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IPTG诱导下检测HRPⅡ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Dot-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HRPⅡ基因与pWR450-1重组后在大肠杆菌TG1中表达一68KDa的融合蛋白,当工程菌OD590为1.0~1.2时,加入终浓度1mmol/LIPTG进行诱导,表达量较高。Dot-ELIS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HRPⅡ基因表达产物能被抗HRPⅡ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 唐崇惕
    1999, (01): 27-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在青海乐都药草台高原牧场观察绵羊小肠卵形斯氏吸虫(skrjabinotremaovis)生活史各期的情况。自1979至1982年间有三个夏天在新疆天山牧场和青海乐都药草台对本问题进行考察,从新疆和青海的绵羊均检获大量的本吸虫童虫和成虫。在青海东部一些地区羊的感染率约6%~33%,感染强度可达1000~50000条虫。乐都药草台上的陆地蜗牛为康特大蜗牛(Helicelacandacharica),它是本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感染率为0.35%~13.00%),也是它的第二中间宿主(感染率为21.28%~86.49%,感染强度为1~32条后蚴)。本吸虫的胞蚴及其中的尾蚴在蜗牛的消化腺中发育。成熟尾蚴离开蜗牛宿主进入另一个蜗牛体中围心腔中继续发育。每一阳性蜗牛围心腔中含有不同发育程度的本吸虫后蚴,从仍保持成熟尾蚴形态结构的早期后蚴,仍保留有尾部的中期后蚴,至已无尾部的成熟后蚴。成熟后蚴的形态结构与绵羊小肠中本吸虫的早期童虫极为酷似,尤其是生殖腺及生殖器官的位置和结构完全一样
  • 王敏,王凯慧,李雅杰,徐之杰
    1999, (01):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已有的猪囊尾蚴28KDa、18KDa、14KDa和34KDa抗原基因,与λgt11重组后,以液相培养法转染E.ColiY1090,培养表达的融合蛋白以Dot-ELISA法检测囊虫病人血清,其中18KDa片段经表达后效果最好,4种片段以等比联合应用检出率最高。与粗抗原进行的ELISA、IHA相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较好的敏感性,并可解决抗原来源、纯化问题
  • 叶建君,张绍清,周沛霖
    1999, (01):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83年2月湖北省随洲市淅河镇1大队,因集体进食感染旋毛虫病的猪肉而引起旋毛虫病爆发流行。进食者105人,发病82例,罹患率78.09%,平均潜伏期为20d。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胀、关节酸痛、四肢肌痛、乏力、眼睑水肿。采集40名发病者的血清进行IHA和环蚴试验,阳性率为100%。来自同一家庭30名正常人血清仅2名阳性,阳性率6.67%。用阿苯达唑治疗两个疗程,患者全部痊愈
  • 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
    1999, (01):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尖音库蚊复合组,选择了4个分类性状,包括雄蚊阳茎DV/D的比值、四龄幼虫呼吸管指数、四龄幼虫呼吸管1-S第1对毛的分枝数和第2对毛的分枝数,应用最小距离法对我国22个地理株及尖音库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实验室杂交后代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尖音库蚊乌鲁木齐株和骚扰库蚊北京株与其它株距离最远,在剩余的20株蚊虫中,除思茅株外,聚为三类,分别代表分布在我国的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以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中间型。在杂交后代的聚类中发现,尖音库蚊和致倦库蚊的杂交后代与淡色库蚊没有聚在一类。
  • 王金福,陆绍红,陈睿
    1999, (01): 49-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淡色库蚊对毒死蜱抗性品系表现为酯酶B2基因扩增。本文对由酯酶B2基因扩增所导致的OP抗性在无杀虫剂压力下的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抗性种群中混有非酯酶基因扩增个体时,其抗性水平逐渐下降,酯酶扩增的概率逐渐减少,这可能与抗性基因在生物学上的不适应性有关;在均一的抗性酯酶基因种群中,抗性水平始终较稳定,酯酶的活性也一直较高,这表明在均一的抗性酯酶基因种群的遗传中,酯酶等位基因拷贝几乎是不会丢失的。根据研究结果,对蚊虫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演变进行讨论
  • 王江峰,胡萃,闵建雄
    1999, (01): 55-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不同动物尸体上蝇类滋生及生长发育的差异,放置不同尸体材料于杭州室外诱使蝇类滋生,同时在室内24℃恒温下用以上尸体材料饲养丝光绿蝇。结果表明:在灵长类、猪、牛等动物材料上滋生的蝇类种类及各种类的大体数量没有明显差异;24℃下在所有尸体材料上丝光绿蝇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对幼虫及蛹体长多重比较,表明体长在灵长类、猪、牛、鱼等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脏器与肌肉之间差异显著
  • 曹务春,张泮河,张习坦,戴晓红,许荣满
    1999, (01): 6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从查菲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蜱标本中病原体DNA。结果从云南采集的龟形花蜱、从福建采集的越原血蜱和卵形硬蜱扩增出389bp的特异DNA片段。收集龟形花蜱和越原血蜱的特异PCR产物,通过与T载体连接,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其DNA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对应位置相差一个核苷酸,与其它种埃立克体的同源性为80.7%~96.1%。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埃立克体存在的病原线索,表明在我国南方可能存在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的自然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