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4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4-12-25
      

  • 全选
    |
  • 薛燕萍
    1994, (04):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IL—2在克氏锥虫感染过程中出现的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8只克氏锥虫感染的C3H/HeJn小鼠每日皮下注射两次,每日总量5000μ重组人rIL-2;对照组相同数量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无钙、镁离子的PBS。实验结果表明rIL-2注射组小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的反应能力由PBS注射鼠的15。2%提高到93。5%(P<0.05)。相当接近于正常的未感染小鼠的空斑形成细胞数。rIL-2注射组小鼠仅表现轻度降低的寄生虫血症,其动态变化在两组间未显示出差异。除PBS组的1只小鼠在感染后第36d死亡外,rIL-2以及PBS注射组的其它动物都在克氏锥虫急性感染期存活。尽管rIL-2注射并未明显地提高克氏锥虫急性感染期C3H/HeJn小鼠的抗虫保护性免疫,本实验提示IL-2不足是克氏锥虫急性感染期C3H/HeJn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
  • 郑璇,刘祥,陈佩惠,张培轩,陈远芳
    1994, (04): 7-10+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对贵州省间日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各期的形态进一步观察的结果。对雄、雌配子的形成,雄配子的体外出丝及动合子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同时对雄配子、雌配子、动合子、卵囊和子孢子的形态也进行了描述。
  • 张津利,段建华
    1994, (04): 11-15+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自制恒温恒气装置静态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培养第14d,4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B-1,FCC-901/YN,FCC-902/YN,FCC-903/YN的配子体率为0。46~1。54%,对照组为0。44~1.38%;V期配子体率为5-20%,对照组为0-4%;V期配子体雄雌比例为1:4.00~1:9.00。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配子体绝对数没有明显差别,但前者的成熟配子体数明显多于后者,说明该培养方法更有利于配子体的成熟。4株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经人工膜饲喂按蚊,均未见卵囊形成。对FCC-903/YN株配子生殖过程的观察表明,其V期配子体可以发育成雌雄配子,在蚊胃血涂片中观察到极少量合子和动合子,说明上述配子体功能上已经成熟,但没有发现卵囊形成。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 史美清,林辉环,翁亚彪,陈淑玉
    1994, (04): 16-20+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贝氏隐孢子虫在珍珠鸡气管和法氏囊的发育。贝氏隐孢子虫各期虫体均在上皮细胞微绒毛所形成的带虫空泡内发育,虫体基部有一营养器。滋养体呈圆形,有一个细胞核。胞质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裂殖体经2或3次核分裂,以出芽方式形成4或8个裂殖子。成熟的裂殖子呈香蕉形,大小为2.85×0.70μm,被双层膜。小配子体由滋养体发育而来,内含多个缺少核仁的细胞核,细胞核移向胞质浅层,并进入胞质突起成为小配子的细胞核。大配子内可观察到二种成囊体和大量多糖颗粒,并在其胞质的空泡内发现小配子类似物。孢子生殖也在带虫空泡内进行,最终形成一个大残体和4个子孢子。子孢子有一个细胞核,富含微线和多糖颗粒。
  • 何毅勋,倪传华,刘和香,郁琪芳,胡亚青
    1994, (04): 2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应用从螺卵孵化的湖北钉螺湖北亚种(Oncomelaniahupensishupensis)经同时确定其性别及螺龄后,于同等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性别及月龄的钉螺对中国安徽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观察的内容包括:钉螺感染率、死亡率、尾蚴逸出前期及逸出尾蚴数量等。5-6月龄及12-13月龄的雌、雄两性成熟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无显著差别,且其尾蚴逸出前期的平均天数亦无差别。3-4月龄的雌螺较雄螺更为易感,且雌螺的尾蚴逸出前期平均天数亦较雄螺的长4.7d。12-13月龄雌、雄两性的老龄螺均较3-4月龄雌、雄两性的幼龄螺更为易感,但雌、雄两性幼龄螺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的死亡率均较老龄螺的为高,且幼龄螺的尾蚴逸出前期平均天数均明显地较老龄蚴的分别长9.4和6.5d。虽然老龄和幼龄的雌、雄两性阳性螺在观察60d内逸出尾蚴的均数无差别,但幼龄雌、雄螺的逸蛐高峰时间则分别较老龄雌、雄螺推迟10或20d。最后,对过去文献中有关日本血吸虫人工感染不同性别及螺龄的湖北钉螺所呈现相互矛盾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陈佩惠,王凤芸,张志敏
    1994, (04): 27-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阿苯达唑作用体外培养猪囊虫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体外培养72h的囊虫组织和囊液的用药组与对照组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囊组织的17种氨基酸中,12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种有显著性差异;囊液则在检出14种游离氨基酸中,1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3种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阿苯达唑首先作用于囊虫组织。比较阿苯达唑作用72h和96h的囊虫组织中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示后者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减少,其中4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种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氨基酸含量也减少。
  • 李祖资,李明馨,潘波,罗均明,黄祺林
    1994, (04): 32-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89年4月~1992年3月在海南万宁县北大乡进行了二氯苯醚菊酯浸泡蚊帐防疟试验。在现场选择10个自然村6126人为实验区。浸帐前一年进行了流行病学基本数据调查,1990年4~5月和1991年4月分别用二氯苯醚菊酯500mgai/m2剂量浸泡蚊帐,浸帐率98.2%,两次药帐人口覆盖率分别为73.6%和73.5%。实验区浸帐前(1989年6~12月)平均月发病率9.96‰,浸帐后分别降为3.45‰(1990)和2.07‰(1991),比浸帐前同期分别下降65.4%和79.2%。其中恶性疟下降尤其迅速而明显。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二氯苯醚菊酯浸泡蚊帐对大劣按蚊自然种群密度及疟疾传播均有明显的防制效果。
  • 刘敬泽,姜在阶
    1994, (04): 40-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银盾革蜱若虫发育的不同时期:饱血后2d(2-pE组)、6d(6-PE组)和12d(12-PE组)局部施用20-羟基蜕皮酮,剂量分别为1、5、10、20和40μg。结果表明处理时间(T)和施用剂量(D)对若虫蜕化期和存活有显著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T:df=2,F=73.79,P=0.000;D:df=6,F=30.97,P=0.000。单因素方差分析,剂量大于10μg缩短了若虫蜕化期(差异极显著),1μg、5μg也有此效应(差异显著)。6-PE组效果最明显,与2-PE组、12-PE组差异极显著。20-羟基蜕皮酮对若虫有致死作用,蜕皮前死亡和蜕皮后死亡与施用剂量和时间有关,剂量大于10μg时,所有实验组死亡率均为100%。P<0.01表4施用剂量(20-E)对若虫蜕化期的影响(One-wayANOVA)Tab.3Effectsofdosage(20-E)onnymphalmoultingperiod(One-wayANOVA):P<0.01:*:P<0.05对照Ⅰ─未处理;对照Ⅱ─乙醇处理ControlⅠ─Untreated;Cotrol Ⅱ─Ethanol图12-PE组若虫在不同剂量处理下的死亡率Fig.
  • 郭宪国,叶炳辉,顾以铭,陈渊民
    1994, (04): 47-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西部11种主要革螨在25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生态位宽度用Levins模型测定;生态位重叠用Colwell-Futuyma模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了生态位重叠群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11种革螨中,纳氏厉螨及毒厉螨的生态位最宽,阿尔及利亚厉螨及金氏厉螨的生态位最窄;②模糊聚类分析将11种革螨划分为7个生态位重叠群;③革螨生态位宽度与其所寄生的宿主范围呈正相关(r=0.8501,P<0.01),生态位宽度可作为评价革螨等体外寄生虫宿主特异性的定量指标。
  • 赖从龙,吴聪明,张同富
    1994, (04): 54-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环境因素对山羊蠕形螨存活的影响赖从龙,吴聪明,张同富(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四川625014)山羊蠕形螨(Demodexcaprae)是对山羊危害严重和感染率高的一种外寄生虫,使山羊板皮穿孔,导致销售等级下降以至废弃,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为了对该外寄...